鼓励创新 为协同发展赋能
鼓励创新,为协同发展赋能(一线视角·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②)
将政策、产业、企业、人才以及资本等创新要素整合,构建起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当前协同发展中产业协同需要着力破解的课题
参加“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采访。当记者问及区域生产总值的考核指标“是不是有压力”时,园区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如此回答:“我们不考核生产总值,更关注深化改革、服务企业、推进创新的指标。”考核指标的变化,反映着创新驱动带来的理念之变。
今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考察时强调,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作为叠加着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创新创业双重优势的园区,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优势、为协同创新积极赋能?这是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的重要课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体制机制创新,也是发展方式创新;既是产业创新协同,也是空间布局协同。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承接着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转移的部分功能,一方面有需要重点承接的产业,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完善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向创新要动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来说,通过改革体制机制鼓励创新,让创新为发展赋能,是更为深层和持久的动力。这也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点。
向创新要动力,对企业来说,需要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狠下功夫。“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做企业的打心眼里赞成,不管是经营成本还是发展空间,都有了很大改善,可以说协同发展天地宽。特别是区域内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对协同发展中的企业进行了最好的‘赋能’。”采访中,一位企业家道出发展的“真经”。在这里“其他的事儿都有人管,剩下就是埋头干、迎头赶”,但“协同发展、产业转移绝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成本”,企业自己不能抱着原来的技术固步自封,有这么好的条件,“得赶紧加把劲儿将过去想做但没有实力、没有客观条件做的创新做好”。
向创新要动力,对治理者来说,要以改革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氛围。传统的科技园区,多侧重于空间载体的提供和“五通一平”的基础服务,招商服务也都围着产值高、规模大的企业转悠,要钱给钱要地给地。借着协同发展的东风,不少地方还是老思路,觉得可以凭借着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来北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却发现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
“今天企业最看重的不再是某项优惠、一点补贴,而是整个环境,是园区管理者的发展理念和对产业的深刻理解。”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续光的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如何将政策、产业、企业、人才以及资本等创新要素整合,构建起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当前协同发展中产业协同需要着力破解的课题。
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大环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在凝聚制度“合力”。目前,科技园内大多数科技型企业已享受到创业初期的房租、蓝白领公寓、子女教育等一揽子优惠政策。一批自主创新企业在科技园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天都有一家以上的企业新注册成立。以要素整合赋能创新,将进一步培厚创新土壤,催生更多良性反应。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