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百年南开“爱国三问”的传承

2019-04-17 17:3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阿依古丽说,“围绕国家民族的大我,塑造坚定、忠诚、勤奋、担当的小我,周恩来的精神品格早已成为青年学子

  巍巍南开大学的百年校史在那一刻定格:新开湖畔、石先楼前,逾5000名师生齐声高喊“爱我中华,振兴中华”,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同近处的师生亲切握手,向远处的师生挥手致意,掌声、歌声、欢呼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这是2019年1月17日,正在天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的一幕。

  “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习近平总书记轻声念诵:“说得好!”在参观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时,他在这些讲述爱国故事的老照片前驻足端详,动情地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还谈道:南开大学张伯苓老校长有“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抚今追昔、回望百年,南开的魂,就是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南开矢志爱国奋斗、奏响时代强音的生动实践,就是对“爱国三问”的郑重回答。

  爱国传统与生俱来

  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

  ——习近平

  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一流人才,是南开人的兴学强国梦。“勿志为达官贵人,而志为爱国志士。”这是校父严修对所有南开人的勉励,也是南开大学为国育才的初心。1919年,在多年探索实践基础上,南开大学创建。当时,五四运动风雷激荡,南开大学就是在这场伟大爱国运动的烽火中诞生的,在爱国斗争中接受洗礼,深深植下了爱国主义的基因。百年来,南开走出了一条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大学之路。

  历史回溯到1898年冬,离职归隐的晚清翰林严修在为家塾寻觅新学教师时,结识了刚从北洋水师退役的张伯苓。那时的中国风雨如晦、内外交困,而严修、张伯苓两人同样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位投身戊戌变法,却为颟顸守旧的顽固势力排挤;一位本意为国从军,却遭耀武扬威的侵略者所辱。他们的报国之志受挫,又都不愿服输,于是共同转向了教育救国。多年后,作为南开创校校长的张伯苓说,南开系列学校的胚胎就在此时孕育。五四运动期间,南开首届学生周恩来在天津领导爱国运动,遭反动军警拘捕。虽然学校被迫让他退学,但严修特设专项奖学金,送其赴英国留学。在听说他加入共产党后,严修仍然一如既往予以资助。严修和张伯苓创办南开就是要培养爱国志士,他相信周恩来的选择是为了实现救国之志。

  南开“私立非私有”。南开人心存大公,报国为志,努力将先进教育经验“土货化”,建设“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日寇步步紧逼,南开人成立东北研究会,开展东三省实地调查;创办《大公报·经济周刊》,撰文揭露日本转嫁经济危机的做法;推动应用化学研究所与民族企业密切合作,打破了日本对中国酸碱工业的垄断……

  对这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爱国抗日的基地,侵略者恨之入骨。1937年7月29日凌晨,日军野蛮炮轰南开学校,妄图“去其史、灭其魂”。一时间,美丽幽静的校园变成一片废墟,南开成为抗战全面爆发后第一所被日寇炸为焦土的大学。当年,张伯苓在接受采访时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被迫南迁的南开,与北大、清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刚毅坚卓、弦歌不辍,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抗战胜利后,当得知平津二市被立案惩处的汉奸之中,没有一个战前南开毕业生时,张伯苓深感欣慰:这比接受任何勋章都让我高兴。

  自力图强、兴学报国,南开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初心不改,淬砺了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

  爱国基因代代传承

  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希望你们脚踏实地,在新的起点作出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成为南开大学新的骄傲。

  ——习近平

  百年来,“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宗旨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在一代代南开人身上接续传承、赓续发扬。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开人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要求,用传承爱国基因的实际行动报国强国。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