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996:我宁可不婚不育不买房,也不要拼命
【民生调查局】
编者按:
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16日电 题:逃离996:我宁可不婚不育不买房,也不要拼命
记者 李金磊
最近,“996” 工作制持续刷屏网络。
从早9点工作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这一工作制正遭遇以程序员为代表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弹和抵制,也引发了全社会的大讨论。
在这场大讨论中,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朋友圈支持“996”的往往是老板们,他们一边说不会强制员工“996”,一边端出心灵鸡汤:“996是巨大的福气”、“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每个人都必须有拼搏精神”。
程序员在GitHub代码托管平台上发起“996.ICU”项目,担心996工作制下迟早要生病进 ICU (重症监护室)了。来自“996.ICU”项目截图。
而反对“996”的人则多为普通员工,吐槽“工作996,生病 ICU”、“996加班公司黑名单”、“996有多苦”的话题轮番登上微博热搜。
有人抱怨完,但在“不加班就走人”的压力下不得不继续“996”;而也有人无法接受“996”,毅然选择逃离。“宁可不婚不育不买房,也不要拿命换钱”的低欲望人群正在悄然而生。
“除了工作,我还有家人和生活”
——“妈妈在做手术,我在医院加班”
一家中国公司招聘了一位日本研发人员,上班第一天他对部门同事说:“我在日本就是个加班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节奏。”一个月后,他临走时扔下一句话:“你们这样加班,是相当不人道的。”
这虽然是一个段子,但毫无疑问,程序员是“996”工作制的重灾区。”工作 996,生病 ICU”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自嘲。
资料图:灯火通明的写字楼。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程序员加班有多恐怖?在北京当了8年程序员的80后刘力深有体会。“其实程序员何止是‘996’,简直是‘007’,随时随地需要加班,我去哪儿都得背着电脑。”
“刚认识我老婆的时候,两人去逛街,半路领导打了个电话,然后我不得不回去加班,把她一个人扔在商场里,一段姻缘险些就此断送。”刘力说,为了不再发生这种事儿,就专门买了个小电脑,走到哪里都背着,随时开工。
令刘力最崩溃的一次是,陪妈妈去医院做手术时,接到领导布置的一项紧急任务,不敢拒绝的刘力不得不在医院病房里打开电脑加班。“当时真的是欲哭无泪。”
无休止的加班,休息日也要随时待命,年纪增长后身体逐渐吃不消,再加上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和照顾家人,对家人的亏欠,以及在北京买房的遥遥无期,都令刘力心生退意。
今年,刘力选择了辞职,准备回老家发展。“现在还没想好干什么,就是不想干程序员了。”
“没有加班费、只有心灵鸡汤都是耍流氓”
——“钱没给到位,谁愿意996?”
采访中,不少人表示,“996”工作制虽然辛苦,但只要钱给到位,还是愿意接受的。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没有加班费,只有心灵鸡汤的996”。
微博网友评论截图。
现实中, 企业为了规避法律,一般都不会要求强制实行“996”,而是美名其曰“弹性工作制”,但是却通过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让员工不得不加班。
1995年出生的吴希是一名设计师,最近刚换了工作,之前工作就是“996”,月薪8000元,不过要达到全勤绩效才能拿到全额工资。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