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能否破解养殖险难题?安华农险签出区块链肉鸭养殖险首
“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话常被养殖户们挂在嘴边,调侃打趣的背后也道出了诸多辛酸与无奈。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香城镇桃园村的养殖户侯绍辉对此深有感触。“我从2008年开始养鸭,已经养了十年了,其间经历了很多困难。鸭子是活禽,养殖风险很难预料,有时遇到灾害和疫病,如果死亡率高,甚至可能让人倾家荡产。”最让侯绍辉难以忘怀的是发生在2016年9月的一次疫情。“那一次死亡了10万只鸭子,我的家产几乎都在里面了,欲哭无泪。”侯绍辉回忆道。
对于万千个像侯绍辉这样亟需风险保障的养殖户来说,养殖保险去哪儿了呢?
传统保险“痛点”待解
侯绍辉所在的山东省是我国传统的禽类养殖大省。相关数据显示,山东省每年出栏禽类20亿只以上,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其中,肉鸭产量更是名列前茅,年出栏肉鸭11亿只以上,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方面,山东省肉鸭养殖规模逐年增长,另一方面,肉鸭养殖生产的风险保障却有所不足。安华农业保险业务总监赵乐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山东省养殖业产值4000多个亿,但保险业为养殖业提供的保障程度仅为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7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保险为养殖业生产提供的风险保障程度远远不够。”
保险保障水平不足并非因为养殖户投保意愿不足,相反,随着养殖场(户)的生产规模扩大,养殖户由于担心在肉鸭生产过程中遭遇较大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是大规模的病害,从而蒙受巨大损失,往往希望能够用保险来转嫁风险。侯绍辉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养殖肉鸭的十年里,我找过很多保险公司,但都没能成功。因为养殖活禽的风险不好控制、周期短、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因此遭到保险公司的拒绝。”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开展传统的禽类养殖保险也存在诸多痛点。安华农业保险养殖险部经理李志新在接受采访时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肉鸭养殖规模大、数量多,但是抵抗力低、抗风险能力差、死亡率高,同时还具有无标识、饲养周期短等特点。所以导致在开展保险的过程中,确认承保数量比较困难。死亡频率高,又造成查勘的频率高、成本高。同时,保险人员过去查勘也有传染风险,会影响养殖场所的防疫工作。”
区块链助解难题
那么,如何解决肉鸭养殖保险中存在的这些痛点,为养殖户提供所需要的风险保障呢?曾在国内创新推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安华农业保险公司选择应用区块链技术来破解难题。
区块链也可被视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根据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在一方输入信息后,这一信息将会被发给整个系统里的其他所有人。因此,在这一技术体系下,参与各方一旦记录数据,就无法更改,从而使各方记录的数据具有较高公信力。
9月6日,安华农业保险签出商业性区块链肉鸭养殖保险的第一单,对肉鸭养殖保险盼望了十年的侯绍辉成为首个投保的养殖户。李志新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安华农业保险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功能和智能合约技术,由龙头企业记录提供鸭雏时的进雏数量,以此记录数量为依据进行承保出单,由养殖企业、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养殖户记录在养殖过程中的肉鸭死亡、饲料用量、免疫接种等数据,在屠宰后由屠宰场记录肉鸭屠宰数据。在上述养殖过程中,区块链系统使用智能合约技术对记录数据进行梳理,通过多方数据计算、比对、验证来获得肉鸭养殖的每日实际死亡数量,以此数据处理结果作为赔偿依据,从而破解肉鸭养殖业保险数据失真难题。
除了解决数据真实性的问题,此次推出的区块链保险项目还能够帮助解决承保数量确定难、查勘难等问题。以查勘为例,禽类保险一般按照饲养日龄进行阶梯赔付,而这就需要获得禽类的每日死亡数据。以往的现场查勘会造成很大的疾病传播风险,养殖户较为抵触,而区块链肉鸭养殖保险利用数据进行自动报案和理赔,无需现场查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查勘难题。
新技术在提供保险保障的同时,也没有给养殖户增加额外负担,还为养殖户的投保、理赔提供了便利。对于侯绍辉等养殖户来说,每天可以通过微信完成获取保单信息、日常信息登记、肉鸭出栏等操作。
探路综合金融服务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业内人士看来,区块链养殖保险不仅能够为养殖业保险提供数据支持,也能够为养殖业的规模化管理提供一个新平台。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