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5G、区块链加上物联网设备将引发哪些奇妙的化学反应

2019-07-08 10:1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5G网络、区块链技术加上物联网设备,将会产生哪些奇妙的化学反应呢?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

【51CTO.com快译】众所周知,5G和区块链技术将会给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二者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也必将产生质的飞跃。今年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推广5G技术了,预计2020年5G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

5G网络区块链技术加上物联网设备,将会产生哪些奇妙的化学反应呢?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很多年来,人们都一直看好物联网的发展潜力,但其安全性和容量这两个关键因素却一直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随着5G网络的引入,物联网设备将会得到新的突破和更广泛的应用。

5G、区块链加上物联网设备将引发哪些奇妙的化学反应

物联网需要高速率、低延迟的网络

直白的讲,延迟是指信号从发送到接收之间的时间间隔。对于通信设备而言,延迟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5G网络传输数据的速度比4G网络快得多,延时也更短。因此,物联网可以充分发挥其潜力,甚至还将解锁未来的技能互联网IoS(Internet of Skills)­——让任何人都能远程教学、学习及开展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人类技能的给予或获取将不再受限于任何物理边界,人类的知识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快更高效地传播。

5G还可以节能、降低成本,带来更高的容量

5G网络将允许同时连接更多的设备,即使是很小的物联网设备也能以低成本方式有效地连接到整个生态系统中。据估计,到2025年,将有1000亿之多的物联网设备相互连接。5G网络的崛起无疑会推动物联网行业的发展,从而激发巨大的经济效益。

虽然5G有潜力解决物联网的容量问题,但仍然面临安全性问题。网络设备很可能受到恶意的攻击。随着互联设备的增加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频次增加,可能对当前的金融基础设施构成威胁。

金融基础设施也正是区块链的用武之地。随着物联网设备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们可以利用区块链的安全性、去中心化和不变性,来提高网络和设备的安全性。

去中心化区块链可以作为底层协议层使用,为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交易结算和智能契约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也保障了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认证。目前,这些设备是通过云服务器识别的,云服务器将这些设备的识别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因此这些数据可能被窃取或泄露。就像VPN软件可以帮助保护个人在线身份一样,可以使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安全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加密技术来保护这些设备的身份。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物联网设备还面临一个可扩展性的问题,而5G网络的高容量正好解决这一瓶颈。

目前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是将大部分必要的事务运行在第二层区块链,比如BTC或LTC上的闪电网络。由于所有网络设备都必须有单独的地址和链上事务,因此这两层需要具有可扩展性。因此,区块链可以受益于5G网络提供的大带宽和高容量,以及低延迟的特质,使更多的节点加入公共区块链。

随着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网络参与度的提高,这将带给区块链更好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例如,智能契约目前依赖于预言机 Oracle,信息只能通过互联网传输。5G网络可以促进这些预言机 Oracle 在偏远地区的使用。

随着未来物联网更为广泛的应用,区块链将能够从基于5G的物联网设备中收集更多的数据。虽然区块链是分布式的数据存储系统,但如此庞大的数据量无法在链上存储。但是如果不将它们存储在链上,它们就会受到攻击。

有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在链上存储哈希数据再链接到外部存储站点。

还有其他分布式协议,如OrbitDB数据库或星际文件系统也可以用于外部存储。外部存储将比其他集中式替代方案具有更强的安全性。此外,如果数据被篡改,哈希标签就会改变,从而发现漏洞之所在。

5G、区块链和物联网的多重结合将促进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城市的崛起。在未来10年内,像矿业、农业等一些传统行业,也将会通过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组成的物联网实现自动化,这些设备和传感器通过高速5G网络进行通信。

结论

一旦5G市场形成规模,连接将会无处不在。随着智能联网设备越来越普及,物联网行业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届时,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将会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

原文标题:5G and Blockchain: What to Expect,作者:Michael Usiagwu

【51CTO译稿,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译者和出处为51CTO.com】

【编辑推荐】

首批商用的5G网络,可能连电话都打不成?

5G网络真的很快?首批用户测试后恶评如潮

为什么说5G网络切片是物联网应用的咽喉?

我在北京16号线体验了一会5G网络,用掉了7GB流量

关于5G网络和设备的17个预测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