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麦肯锡:零售银行业务借助区块链技术带来新的机遇

2019-06-12 21:1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麦肯锡:零售银行业务借助区块链技术带来新的机遇-银行频道-和讯网

  编译 | Jhonny

  当谈到区块链时,采取谨慎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尽管这项技术可以在许多领域为零售银行创造价值。

  当前,零售银行 (retail banks) 已经在发展数字商业模式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已经将数百万人引入移动银行,并成为提供基于数据的服务的专业提供商。然而,当谈到区块链时,大多数零售银行仍持观望态度。

  零售银行业对区块链技术的犹豫不决,与其它机构在这方面的努力形成了鲜明对比:政府、投资银行和基础设施供应商都在试验这种技术,他们相信共享的电子账本将帮助他们削减成本,提高透明度。例如,投资银行设想借助区块链技术使得交易的执行、交易后的处理和结算都实现即时性,从而消除大量的中间和后台流程。同时他们也关注智能合约在提高自动化方面的潜力。

  区块链领域正迎来大规模投资。在各个行业,区块链的风险投资在2017年达到了10亿美元。批发银行 (wholesale banks) 已经推出了黑客松、创新实验室以及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总部位于纽约的软件公司 R3 与200多家机构合作,在一个开源平台上开发区块链解决方案。

  [译者备注:批发银行 (wholesale bank) 是一个相对于零售银行 (retail bank) 的概念,属于金融领域的名词。西方银行业将银行业务分为零售银行业务 (retail banking) 和批发银行业务 (wholesale banking)。批发银行业务的主要客户对象是大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其一般涉及金额较大;零售银行业务则主要是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

  不过,零售银行采取谨慎态度是可以理解的。金融领域有关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任何举措都没有大规模推出,银行业严格的监管要求也为区块链的引入设置了很高的门槛,且区块链自身未来的监管仍不确定。一些监管机构,如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 (FCA),仍在制定相关监管政策。

  尽管存在这些担忧,一些零售银行仍在涉足区块链。例如,桑坦德银行在2018年与总部位于加州的 Ripple 合作,首次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转账服务。不过,零售银行业要想在采用区块链技术方面取得大规模进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证明该技术的价值。

  区块链技术对零售银行业务的潜力

  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公司和批发银行对区块链技术的早期热情并没有在零售业得到广泛反映。尽管如此,我们相信有三个零售用例最终可能得以大规模部署,它们借助了区块链的三个关键优势,即数据处理、去中介化和信任。这三大用例包括汇款、KYC/ID 欺诈预防和风险评分。

  01. 汇款

  每年跨境支付总额约为 6,000 亿美元,且在国际贸易的推动下,最近该市场保持3%左右的年增长率。然而,支付的处理往往是缓慢、不透明和高度以来中介机构的。因此,交易成本很高,这笔成本费用通常是交易价值的2%到3%,最高可达10%。

  支付领域出现的众多金融技术之间的竞争正在加剧,并推动着这一价值链的某些部分的效率提高。此外,一些现有企业正在开发自己的支付解决方案。比如,SWIFT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 正通过其全球支付创新计划与银行合作,以改善跨境支付体验。

  而区块链也许能够通过修复某些低效性并因此产生价值。例如,如果交易对手方想要交换加密货币资产 (即无需中央调节机构的数字货币),而不是交换法定货币,那么支付可以通过区块链在几分钟内完成,而不是像当前系统那样需要花数天时间才能完成结算。

  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意味着更大的透明度和不可篡改性 (记录到区块链中的数据是不能被篡改的)。麦肯锡估计,在跨境支付领域中应用区块链将能够使每年节省约 40 亿美元。

  一些区块链供应商已经积极地在支付领域探索解决方案。Ripple 通过其支付网络 RippleNet 将银行和支付提供商连接起来,允许他们使用法币或 Ripple 自己的 XRP 代币进行支付。该支付网络基于一个私有的、非分布式的账本,该账本依赖于一个有限的代理行生态系统。

  金融机构也在取得进展。2017年底,澳大利亚、新西兰银行集团、摩根大通和加拿大皇家银行共同推出了跨境支付服务——银行间信息网络 (IIN)。摩根大通在一份声明中阐述道:“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IIN 网络将显著地减少当前在合规和其他数据相关的调查方面所需的参与者数量,从而能够加速支付进程。”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