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全景网络与第一大客户边收钱边诉讼 维权式营销暴增

2019-05-27 21:1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新浪财经讯作为与视觉中国主营业务高度相似的的全景网络,近来也受到同样的质疑。全景网络并不回避其利用“维

  新浪财经讯 作为与视觉中国主营业务高度相似的的全景网络,近来也受到同样的质疑。全景网络并不回避其利用“维权式营销”的手段来增加收入及挖掘潜在客户。即使其2018年的第一大客户腾讯,2018年至2019年期间都与其有着200多起版权纠纷。除此之外,在营收增长的背后,是大客户一拖再拖的应收账款,全景网络通过其“维权式营销”改善盈利能力或许并不容易。

  从营业收入的规模上来看,全景网络2018年营收1.5亿元,仅相当于视觉中国2018年全年营收的1/5,但视觉中国近年来盈利快速增长,而全景网络连续三年净利润大幅下滑,近两年更是连续亏损,面对营收增长乏力和盈利能力欠佳,全景网络2018年将视觉中国试图在近期的年报中弱化的“维权式营销”概念烙刻在了自己的年报中。

全景网络与第一大客户边收钱边诉讼 维权式营销暴增

  维权业务促进客户增长 亏损进一步扩大

  全景网络2018年年报中对公司维权业务的发展成绩进行了描述。2018年全景网络产品维权收入4748.5万元,占2018年营业总收入的31.75%。对此,全景网络在年报中表示,维权诉讼业务出现明显增幅。

  全景网络称,经公司自主开发搭建的图片版权保护平台——图片版权检测中心,于2018年3月28日正式上线。该中心使用所谓区块链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搭建,将被动的版权保护变为主动的版权登记、确认和维权追偿,力求构建生生不息的图片版权全新生态。该平台的上线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

  2018年,虽然在“维权收入”的加持下,全景网络2018年营业收入仅增长6.25%,但营业成本激增29.6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亏损额度由2017年的330万扩大至4022万。2019年第一季度,全景网络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44%,归属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96.39%。公司表示,由于营销人员工资薪酬投入增长以及第三方合作机构完成服务当期确认费用,营业成本在大幅增长。

  对于在维权上的投入,全景网络认为是在挖掘潜在客户,引导客户关注版权使用、关注内容付费等培养行为。在年报中,全景网络表示,在挖掘潜在客户方面提供了更精准的服务,同期获客数量增长113.22%。

  5月13日,在时隔全国股转系统问询近一个月后,全景网络进行了回复。全国股转系统的问询主要针对全景网络的“维权式营销”以及版权收费是否和合理合法等问题。全国股转要求全景网络就“维权式营销”,说明其具体模式,是否构成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以及是否具有商业可持续性。

  全景网络在回复中表示,维权式营销不能称之为一种商业模式,而是一种营销手段:公司试图通过这种手段来规范图片版权市场。

  全景网络还表示,对于侵权用户的侵权行为,公司首先会发送告知函和律师函进行通告,并期望和侵权用户达成双方和解方案。但在有些侵权用户不予理睬或拒绝进一步沟通的情况下,公司才通过诉讼手段进行合理维权,并获得赔偿,同时还会介绍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引导用户使用正版图片。

  根据全景网络回复的历年维权收入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维权收入487.81万元,占总收入的3.47%;2018年维权收入4748.53万元,占总收入的31.75%。全景网络承认,从业务收入贡献比例来说,现阶段维权是构成公司营收的主要业务模式之一。

  两年累计讼量达8165例 与腾讯边打官司边收费

  具体到维权式营销发生的诉讼量上,全景网络自2017年至2018年底,维权式营销累计诉讼量达8165例,其中通过法院判决的占所有诉讼量的9.17%,平均赔偿金额为1491.05元/张;通过法院调解达成和解的占所有诉讼量的 35.41%,平均赔偿金额 317.59 元/张;未决诉讼(包含撤诉等情况)占所有诉讼量的 55.42%。由于该类型案件诉讼发生的频次较多、金额普遍偏小,全景网络不便于实时披露及公告。

  对于在赔偿之外,全景网络向诉讼被告推销“年度会员”、“套餐”等服务或要求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行为,全国股转系统也同样进行了问询。

  根据前述数据可看出,全景网络的未决诉讼占比超一半,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撤诉情况,也就是说公司与被诉方达成了某种协议。全景网络在回复中表示,公司在与侵权用户沟通过程中,考虑到用户在网络用图、线下印刷用图、日常传播编辑配图等使用场景,公司推出微利图库套餐,为其提供最优惠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全景网络声称自己以推荐为主,并不存在强制行为,更不存在滥用著作权之说。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