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精准扶贫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大数据与全球减贫”高端对话现场。
嘉宾在高端对话现场拍摄。
梅勒亚尼
戴文德
任贤良
吴强
孙利军
张羽
张晖
■核心提示
5月26日,2019数博会“大数据与全球减贫”高端对话在贵阳举行。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政府官员、扶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汇聚一堂,围绕“大数据与全球减贫”这一主题,聚焦“一带一路”倡议,在“减贫经验交流”“减贫目标预期”“‘大数据+扶贫’方面的探索及成效”“扶贫经验的互鉴及愿景”等框架下交流减贫经验、阐述观点看法。
本世纪初以来,在联合国主导及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国际社会制定实施了“千年发展目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11亿人口脱贫。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在对话环节,嘉宾一致认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各国实现社会发展、推动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前提。中国是全球减贫行动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通过脱贫攻坚,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高度认可中国扶贫对全球消除极端贫困的贡献,并推广中国扶贫经验。贵州的“大数据扶贫”实践充分证明,推进大数据在精准扶贫领域的应用是利国利民之策、是政企共赢之举,有着无限的融合空间、广阔的发展前景。
话题一:减贫经验交流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
中国网络扶贫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中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特别是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深入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从网络设施、设备终端、移动终端、信息内容、电商平台、公共服务方面系统部署,使脱贫攻坚工作多头推进——
实施网络覆盖工程。优先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加快贫困地区的互联网建设应用。到2018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三批试点,共建成4.3万个贫困村的光纤项目。目前,国家正加紧实施第四批3600个贫困村的4G网络建设。
实施农村电商工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扶贫网络博览会,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推动贫困地区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贫困县的网络销售零售额已突破1000亿元。
实施网络扶持工程。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加强干部群众培训,支持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返乡开展网络创新创业,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实施信息服务工程。通过构建统一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搭建一县一平台,完善一乡一节点,培养一村一带头人,开通一户一终端,建立一户一档案,形成一支网络扶贫队伍,构筑民生保障网络系统,建立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
实施网络公益工程。开展N+1网络公益扶贫活动,推动网络公益扶贫行动和贫困地区结对帮扶计划实施,打造网络公益扶贫品牌项目,构建人人参与的网络扶贫大格局。此外,国务院扶贫办指导建设的中国社会扶贫网,到2018年底累计注册用户达4165万人,接受捐款达3.8亿元。中国网络扶贫事业的发展,为推进中国扶贫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贵州省副省长吴强:
贵州脱贫攻坚取得关键之年决定性胜利
贵州脱贫攻坚取得了关键之年的决定性胜利,全省的贫困人口剩下15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8%降到了4.3%以下,全省的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产业发展工作、“两不愁三保障”等其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进步。
在脱贫攻坚中,贵州去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开展以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和饮水安全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30户以上村民组建设近8万公里通村公路、硬化路。
第二,打好异地扶贫搬迁仗。贵州提出了六个坚持异地扶贫搬迁的决策措施,确保异地扶贫搬迁总人口188万人搬得出、稳得住。
上一篇:打造蓝绿底色 建设未来之城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