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为攻克融资难打开一扇新门
技术变革正在重塑供应链,促进生产和供应链各环节、各主体的“连接”和“融合”,这为金融机构服务供应链企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与解决方案,为攻克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难题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希望能创建供应链金融创新试验区先行先试。
在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债权债务处理难的背后,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金融机构征信难、征信贵、风险管控服务难。而供应链金融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重要方案。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发展供应链金融,可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增加有效金融供给,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是推动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供应链金融并非新事物,但发展缓慢。概而言之,阻碍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不外乎信息不对称及多层次信用穿透难;供应链金融涉及多方交易,为验证交易的真实性,金融机构需投入巨大的时间和花费,放贷成本较高;风险识别、度量与管控难、成本高三个方面。而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各环节广泛存在数据鸿沟或信息孤岛:在供应链企业的数据应用和共享事实上是明显分割的,或者说市场各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存在数据鸿沟。而且,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这条数据鸿沟可能还会扩大。
事实上,银行非常愿意为供应链上众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要想识别某个客户的行为特征、风险偏好及其分布、未来发生问题的概率,都需要基于大数据的分析,需要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和连接,打破数据垄断和数据分割。而现实是,各级政府部门、核心企业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流、数据流,而全社会数据开放和共享程度却很不够,同时又要求金融机构去为实体经济服务,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因此,数据鸿沟就是数字机遇,科技革命为填平数据鸿沟、释放数字红利、赋能供应链金融带来巨大机遇,填平数据鸿沟能带来数据红利。技术变革正在重塑供应链,促进生产和供应链各环节、各主体的“连接”和“融合”,这为金融机构服务供应链企业提供了更多可能与解决方案,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难题打开了新的大门。
具体来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催生的新型供应链融资模式,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分析的成本,为供应链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使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成本有效降低、效率得以提高;数字技术或数字化革新了供应链业务流程,促进了产品和业务创新,改善了客户服务,提升了服务体验;在科技赋能下,供应链金融技术平台已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各种形式的应收账款数字凭证等新型供应链金融工具也应运而生,尤其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突破了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在物理空间上的瓶颈,金融科技尤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极大提升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使风险防控变得更全面、智能和高效。
从现实出发,多方共建适合我国产业发展需求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第一,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供应链相关各方建立以数据连接为纽带的命运共同体,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多方共赢的生态圈。核心企业可通过供应链金融,有效管控整个产业链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中小企业以信用为支撑获得发展所急需的资金;商业银行则通过提供服务润滑整个产业链,实现共赢。
第二,政府和核心企业应以主动开放的积极心态实现供应链企业数据和信息的开放和有效共享,填平人为的数据鸿沟。这既需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将工商、税务、海关、征信等公共信息开放共享,也需促进供应链企业的经营、信用、物流等数据信息的开发与共享,逐步形成信息的透明对称。
第三,针对当前供应链企业缺乏可靠的数据和规范的信用建设、数据治理能力不高等突出问题,不妨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电子支付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加速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进程,积极搭建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此,供应链企业还需树立数据驱动理念,强化大数据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加强自身的信用和数据建设,打造数据分析能力,建立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强大的数据交互能力和对客户的分析洞察能力。
第四,对后金融脱媒及利率市场化时代急需转型的商业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是渗透和服务中小微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战略抓手。但面对即将到来的以5G、AIOT为代表的智能物联网或产业物联网时代,无论心理、观念,还是技术储备,金融机构都还没做好准备。为此,商业银行应始终保持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主动拥抱、主动尝试新技术的应用,合理设计金融产品,垂直整合供应链金融,建设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充分发挥银行、第三方支付、保理公司、小贷公司、信托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优势,积极建立互联网模式下新的交易监控和风险管理体系,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为供应链企业的融资、征信等痛点提供高效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