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中国下了步“先手棋”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智能时代初见端倪。它将逐步使人类从简单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给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职业分工等带来深刻变革。在此过程中,教育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变革对象;另一方面造就人才,推动“智能时代”进步。
发挥人工智能对教育变革的作用,需要不断引导、推动;造就人才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世界各国协同努力。正是在此背景下,5月16日中国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京开幕,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10余个国际组织的约300名国际代表参加,为解决共同面对的挑战和问题,搭建了交流平台。
实地参访受欢迎
“我要表达对中方大力支持的诚挚谢意。”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贾尼尼高度赞扬并感谢中国在促进实现联合国2030年教育议程所作出的贡献。她说:“4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方合作,在青岛共同主办国际会议,聚焦信息通讯技术和联合国2030年教育议程,大会发表的《青岛宣言》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四项,必须加强教育的可及性,提供有质量的教育和更高效的服务学习的措施。”
贾尼尼的评价引起了来自智利的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应用研究专家莱昂内尔·布罗西的强烈共鸣,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其他参会者一样,他对本次会议东道主、主办方之一中国充满感激之情,因为机会太难得了。他说,人工智能近年势头很猛,对各国而言都是新生事物,智利和广大拉美国家迫切需要观摩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状况和实践,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他说,自己特别期待中方安排的实地参访活动。
实地参访是中方作为大会东道主给各国嘉宾精心安排的交流活动之一。根据日程,大会第三天上午安排3个参访地,分别是去北京十一学校观摩人工智能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去清华大学参观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展及案例展示,到中关村展示中心全面了解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8大技术产业集群。参访安排受到参会嘉宾热烈欢迎。
合作探索正推进
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大会发言中介绍说,中国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7.6%,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93.4%,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区400多万孩子。随着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尝试在大中小学各学段、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各类型融入智能教育的理念、知识和方法。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学校加强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开展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
亚美尼亚高等教育科学部部长阿拉伊克·阿鲁秋尼扬介绍说,亚美尼亚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很多青少年可以从各地的创新技术中心获得免费的学习资源,如动漫、3D等方面的技术。一批工程实验室免费向学生开放,向其普及科学、工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来自突尼斯的贾迈尼教授向记者介绍了本国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情况。他说,人工智能在突尼斯虽然是非常新的概念,在学术领域的探讨比较多一些,还没有形成产品和产业,但是中央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正在着手制定推进计划。目前,突尼斯学校开展的是依托通讯技术手段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的智慧学习,有些机构还与中国的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智慧学习的探索。
潜在风险需防范
目前,全球有2.62亿失学儿童和青年、6.17亿文盲人口;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不到40%的女童完成了九年教育。这表明,国际社会距离完成2030年教育议程任重道远。贾尼尼呼吁各国增强紧迫感,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并探索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极不平衡,应用于教育的力度差异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育水平差距,使原本存在的“数字鸿沟”进一步演变为“智能鸿沟”,进而拉大教育差距。这是需要防范的风险之一。
芬兰国家教育机构总干事海诺宁提醒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让教学评估变得非常容易,甚至瞬间就可完成,但是可能出现失真和错误。因此,不能够盲目信任和使用,辅之以传统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