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区块链重构价值中介,“自金融”浪潮已来
与“先行者”同行
陈勇|BitUniverse 创始人
我从2001年加盟金山,经历了互联网早期的成长。后来,作为猎豹移动(NYSE:CMCM)的联合创始人,开启了移动互联网出海的航程。在猎豹移动,我们创造了全球总下载次数超16亿、产品月活跃达6亿的产品。这是很了不起的数据。
2017年底,在对比特币和区块链做了深入研究后,我异常兴奋,果断做出了All In 区块链的决定。
1.为什么All In 区块链?
今天,我们对互联网已经习以为常:用新浪、雅虎、搜狐等门户网站看新闻,通过搜索引擎(Google、Baidu)找信息;用微信、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在Amazon、Alibaba上购物。
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和门槛,重构了人们获取资讯、社交与购物的方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今天,一个3岁小孩与40岁成人,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一样的;农村人与城市人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一样的。
互联网也大大降低了创造内容的门槛,过去只有传统大媒体才能做的内容输出,今天因为有了微信、抖音这样的平台,诞生了大量的有创意、有价值的“自媒体”。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巨头的“虹吸效应”愈发明显。这些企业不仅规模巨大,发展快速,而且创造了大量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
长此以往,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在巨头的挤压下,生存环境受限,互联网早期倡导的开源、平等和自由精神,已不复存在。
如果说互联网重构了信息中介,那么区块链将会重构价值中介。
从比特币的货币属性、以太坊的融资属性,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选择法定货币作为价值存储中介,但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我们的劳动所得在无形中被损耗掉了,而比特币的总量恒定,任何机构很难再靠增发数量,使现有持币用户的资产贬值。;另一方面,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成为了新的支付手段;而创业公司融资难,融资周期长,但通过ETH,融资能变得更容易实现。
区块链重构价值中介,这将是不争的事实。
以前,因为政策、货币、流通机制的巨大鸿沟和障碍,一个印度人很难买到美国的优质股票,而美国人也很难买到印度的优质股票。有了区块链技术,任何优质资产都可以token化,全球范围流通,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自由买卖。
未来必然是一个万物Token化的时代,区块链的成长虽然曲折漫长,但一定会越来越健壮。区块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当我想明白这些,就毅然决然地All In区块链。
2、区块链创业,从哪里开始?
众所周知,交易是金融行业最具魅力的环节。正是因为大量交易行为的存在,才有会有市场流通量和行情波动,才会有财富流转。目前进入区块链90%的用户,都在四处搜寻优质资产投资,不断寻求获利的机会。
纵观金融投资发展的历史,主要分为“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两种流派。
价值投资信奉寻找优质的资产,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格雷厄姆、巴菲特;而技术分析派信奉公司所有价值都已在市场上充分反馈出来,他们基于高等数学、物理学来给金融市场建立预测模型。世界知名的“大奖章”基金,其创始人是数学家,自1988年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平均达40%,超过同期伯克希尔的15.94%。 2008年金融危机,各类资产价格大幅下滑,而“大奖章”基金却赚了80%。
从我个人十多年的投资经验来看,我认为好的投资理念是两者兼得,既寻找优质资产又不断提高交易技能。
在区块链行业,交易所的核心功能是帮助用户寻找优质资产。从比特币的Mt.Gox,到近期币安、火币等IEO,近几年交易所的兴起都是从提供优质资产开始的。
在提高交易技能方面,市场上有两类:
第一类叫量化交易平台。提供一些程序化的开发接口,让用户能够通过程序去实现自己的交易模型,和自动化交易。这类产品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门槛太高。
第二类是各类基金。由于区块链还处于发展早期,优秀基金的赚钱模型又是封闭黑盒的,普通用户很难了解其运行机制,导致信任门槛很高。基于此,大量的普通用户被暴露在市场风险之下,被项目方、庄家割而无自我保护之力。
那么,是否有专注于服务普通投资者的交易平台呢?目前还没有。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