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软硬”兼施宁波能否弯道超车?
记者乐骁立
当前,数字经济浪潮已席卷全球。谁能引领新兴产业,在某种意义上谁就掌握着未来!
作为制造业大市的宁波,错过了互联网经济兴起的第一波浪潮。能否把握住机遇,决胜数字经济的下半场,显得至关重要。
就目前来说,能够承载与定义数字经济的产业在“两端”:一端是以硬件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另一端则是“定义一切”的软件与新兴服务。
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大战略中,宁波也打出了“软硬兼施”的组合拳,志在弯道超车!
打造“中国芯”
众所周知,芯片是中国目前最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之一,每年进口芯片的金额超过原油,是第一大进口商品种类。
去年年中,一座崭新的厂房在余姚中意生态园拔地而起。从投产到2018年年底短短6个月中,这家名为甬矽电子的企业就完成了超过6000万元的销售额,而今年其产值将逾4亿元。
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如此高的产值?答案是集成电路。
甬矽电子所从事的行业在集成电路产业链处于下游,这个行业叫做高端芯片封测,即封装测试,这个工序是芯片进入销售前的最后一个环节。
甬矽的创业团队来自国内集成电路封测龙头企业长电科技(600584)与日月光,由于完整的技术与过硬的品质,甬矽目前已经与海思、华为等国内一线芯片设计厂商达成合作,有望在年内成为国内前三的高端芯片封测厂商。
宁波对于芯片产业的执着远不止于此。
从封测向产业链上游递推,分别是芯片制造与芯片设计,宁波决心在这两个领域中有所作为。
“中国芯”之所以一直受制于人,很大程度是由于基础材料无法国产,源头被捏在了美、日等国企业手中,而突破这些基础材料,成为宁波企业目前正在努力的事情。
溅射靶材制造商江丰电子的故事如今已是街知巷闻。靶材是芯片制造中的关键材料,在芯片的生产过程中,不同靶材在一起交互作用,金属原子被一层一层溅射到芯片上,再利用特殊工艺,把它们切割成纳米级金属导线。芯片的信息传输就全靠这些金属导线,因此没有金属靶材,就没有芯片。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生产高纯度溅射靶材,而江丰电子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目前,其产品的销售已经覆盖了包括北美、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家芯片厂。
除了江丰,位于保税区的金瑞泓在硅片(晶圆)上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硅片通常是一张圆形CD状材料,由纯硅构成。我们平时在太阳能光伏面板上就能见到,只不过这里的硅片纯度只能达到6个9,即99.9999%,而制造芯片用的电子级硅片,纯度要达到11个9。
不过,晶圆制造技术一直是被日、美等国垄断,至今我国8英寸的晶圆,80%仍依赖进口;而8英寸以上的国产率几乎为零。
据金瑞泓项目总监徐洪浪介绍,公司创办之初,主要生产光伏硅片,后来自主研发了8英寸晶圆的整套工艺和核心装备。目前,硅片年产能近800万片,可以生产5000多种技术规格的硅片产品,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半导体硅片生产基地之一,今年的产值有望突破9亿元。
金瑞泓还有更大目标,直指12英寸晶圆的制造工艺。目前,基本掌握了12英寸硅片的成套工艺与装备,预计两年内可达年产10万~20万片12英寸硅片的产能。
强链补链
在材料端实现突破的同时,宁波近年来持续引进芯片制造企业。
日前,采用“中芯宁波”晶圆级微系统集成技术的射频前端模组正式发布,成为目前该领域最紧凑的射频前端器件。该产品可满足5G市场对于射频前端模组的微型化需求,计划今年上半年在北仑小港N1项目基地投产。
作为“中芯宁波”的首个项目,“中芯宁波”N1项目基地去年投产仅一个月,产值便达到了3000万元。
去年以来,宁波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延伸,60余个强链补链项目相继落地。
总投资9.6亿元的南大光电(300346)项目将在国内首次建立“ArF光刻胶”产品大规模生产线,形成年产25吨“ArF光刻胶”产品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化学机械抛光液的安集微电子项目将形成年产3500吨高端微电子材料的规模,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年产值5亿元;今年1月落户的德国普莱玛半导体项目,建成后将与“中芯宁波”的部分核心产品进行互补,为宁波市发展汽车、家电等智能终端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据显示,通过强链补链,去年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5亿元,同比增长7.6%。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