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重磅】阿里发布最新财报,TO B能否成为它的主场?

2019-05-18 18:08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重磅】阿里发布最新财报,TO B能否成为它的主场?-新闻频道-和讯网

  北京时间5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1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9财年业绩,显示出高于分析师预期的增长。本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达3768.44亿元,第四季度收入达934.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均达到51%。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来自用户数增长,四季度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7.21亿,比去年同期上涨1.04亿;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6.54亿,比去年同期上涨1.02亿。淘宝天猫过去财年新增超1亿用户,77%来自下沉市场。

  同日,腾讯控股也披露了2019财年一季报,第一季度净利272亿元,高于市场预估的194亿元人民币。营收854.7亿元 ,同比增长16%,不及市场预期的886.09亿元。

  最新财报折射出阿里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强悍实力。2018年可称为新TO B元年,以腾讯架构大调整为标志,一线科技巨头都做出掉头B 端的姿态,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会成为TO B革命新一代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不需要掉头,它一直在深耕B端。对它而言TO B 与其说是一场革命,不如视作多年来B端排兵布阵的一次集合号。

  如果将视野放的更开阔,梳理阿里从1999年至今的业务脉络,就会发现,围绕电商平台、金融支付、大数据营销、云服务、物流、新零售、企业服务等这些打通商业链路的关键要素,阿里都已提前完成布局,并享受了中国互联网黄金二十年的红利:淘宝天猫成为国内最大电商平台;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第一;根据最新财报,阿里云计算业务在四大板块中占比位居第二,虽仍在亏损,但增速最快,五年增长了近20倍。目前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份额第一,相当于二到九名的总和。

  2015年阿里启动了中台战略,目标清晰,就是要构建符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大中台、小前台”机制,打破独立的数据孤岛。这套体系整合了阿里内部所有数据,具备一体化运维能力,可以滋养大生态,如今全部要素已由点及面地串联到了一起,组成了全新商业基础设施。

  1

  阿里巴巴与星巴克的合作可以视为这套商业基础设施对B端赋能的典型案例。2018年8月2日,星巴克与阿里巴巴在上海宣布达成新零售全面战略合作,对阿里而言,这一合作还有别样味道,它算是一次小小的复仇。

  2016年12月8日,微信支付全线接入星巴克中国线下近2500家门店,双方进行了礼品卡的社交分享尝试。此后,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造访杭州,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与其深度会谈。张勇描绘了一幅合作图景:天猫卖衍生品(如猫爪杯),支付宝做会员体系,饿了么送外卖,盒马可以帮助其从写字楼场景进入社区场景。这打动了舒尔茨,在2017年 9月,支付宝终于接入星巴克。

  2018年星巴克遭遇当头一棒,其2018财年第三季度发布了号称9年来最差的财报。虽然实现全球净收入63.1亿美元,同比增长11%,但同店销售增长仅1%,远低于分析师2.9%的增长预期。

  此前星巴克在美国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同店增速放缓迹象,中国/亚太区市场被视为新增长引擎,但在瑞幸等新咖啡连锁冲击下,星巴克中国/亚太区市场营运利润率从26.6%下降到19%,下降了7.6个百分点,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2%。

  这或许是星巴克与阿里探讨更深入合作的原因之一——它在中国需要的不仅是外卖服务或下沉到更多城市,而是要找到能够帮它提升全域消费场景下服务能力与用户体验的合作伙伴。

  2018年11月11日,在“双十一”上海主会场,刚一进大门就能看到醒目的星巴克logo,开场仅9分零2秒,饿了么“专星送”骑手就把“双十一”第一杯星巴克咖啡送到了一位上海消费者手中。“双十一”当天,星巴克“专星送”覆盖全国17个城市超过1400家门店。2018 财年第四季度,星巴克实现营收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全球同店销售增长3%,而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增长1%。

  在合作3个月中,星巴克获得了更密集有效的用户触点。它建立起线上新零售智慧门店,与阿里会员体系打通。用户能够通过饿了么、盒马、淘宝、支付宝等多平台和星巴克自有应用等任一入口,访问星巴克线上门店。同时,星享俱乐部与淘宝支付宝会员体系打通,能实现会员注册、权益兑换与服务场景互联互通、“千人千店”个性化服务。

  饿了么还为星巴克升级配送体系,消费者通过饿了么最快不到19分钟就可收到新鲜饮品。另外,星巴克在盒马鲜生门店内设立“外送星厨”,以中央厨房为运作模式,有效提升“3公里内”外送能力。2018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与星巴克国际及渠道发展集团总裁John Culver到杭州盒马生鲜探店,张勇将之称之为“这个星球上没有人做过的事”。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