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隐瞒债务 李泽钜接班后长和首份年报遭质疑
这一次,沽空机构GMT Research将矛头指向了李嘉诚旗下公司长和,李嘉诚退休,长子李泽钜接班后长和的首份年报即被质疑。
5月14日,GMT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长和(00001.HK)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GMT表示,长和最近发布的年报显示,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隐瞒577亿港元债务。对此,长和于5月14日深夜紧急发布公告澄清,称董事会强烈否认传言所含的影射。
5月15日,长和早盘高开0.25%,报79.000港元。开盘后,长和股价出现下跌,截至收盘,长和股价报78.45港元/股,较前一交易日跌0.44%。
GMT沽空长和称其隐瞒577亿港元债务
长和年报显示,长和2018年纯利同比升11%至390亿港元,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呈现双位数增长。不过,长和的现金流量表下多项科目却出现负增长,如投资活动现金流减少590.79亿港元。此外,长和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557.34亿港元,同比增幅不到4%。
目前,长和在50多个国家进行多元化的经营,雇员超过30万人。长和业务涉及了港口、零售、基建、能源、电讯等。2018年,长和公司收入同比增长9%至4532.3亿港元,税后溢利达到467.82亿港元。
长和被沽空机构直指“营运现金流一直低于税后现金利润”。GMT在其官网上发布沽空报告,称长和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受自2015年来重组的残余影响以及2018年时收购意大利电信巨头Wind Tre的相关会计调整,长和2018财年的利润被做多了132亿港元。
GMT将长和的非现金项目(折旧、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处置收益和其他非现金项目)相加,2018年的现金利润应为629亿港元,除去流动资本的变化外大致相当于营运现金流。然而,长和2018年的营运现金流仅为547亿港元,与629亿港元相差82亿港元。
GMT认为,长和2018财年的营运现金流之所以出现了82亿港元的差额主要在于非现金项目调整、处置收益和其他非现金利息调整。此外,GMT称,长和的资本支出一直高于折旧和摊销,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折旧和摊销费用很可能被人为压低。
GMT表示,通过将部分资产视为待售资产,长和可能隐瞒了与待售资产相关的577亿港元的债务。据GMT推测,这种会计操作正在被长和用来提供更高的市场评级和更低的信贷额度。
对于GMT此次沽空报告,长和于当日深夜发布澄清报告,称“董事会强烈否认传言所含的影射”。长和表示,集团经审核财务报表是严格遵守适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与导言所提述集团呈报盈利有关的事宜均已按照适用会计准则在集团之经审核财务报表作出全面透明披露。至于沽空报告提述与待售资产相关之债务并无综合入账的事宜,此亦同样全面按照适用会计准则之要求,并已与信贷评级机构讨论。
长和认为,导言显现选择性、带有偏见且严重误导。其仅指出非现金盈利项目,惟未有提及均按照适用报告准则亦有于相关期间呈报之非现金亏损。其提述并无于长和2018年财务报表综合入账的债务,只是未有提及因期内收购活动而在资产负债表要列示的债务。
隐瞒债务风波或与旗下基建资产腾挪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长和在年报中表示,基建部门于2017年所购业务带来的全年贡献,加上于2018年9月收购Wind Tre余下50%权益带来的新增利润,均令盈利及现金流有所增长。
基建,一直以来是长和的重点业务之一。根据长和2018年财报,集团的基建业务包括长江基建集团的股权与长江基建共同拥有的六项基建资产的权益。
根据长和2018年财报,公司的收益范围中,基建收益共计647.2亿港元,占比总收益的14%,较2017年度同比增长8%。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基建业绩数字,是长和进行会计调整后的数字。长和在财报中表示,财报中的收益总额等数据已经调整,以撇除非控股权益所占和记港口信托的业绩,以及反映集团于2018年10月分离与长江基建集团共同拥有基建投资之90%直接经济收益后,所占余下10%直接权益的业绩。
长江基建是长和系下属承载基建业务的重要公司。此前的2018年10月,长和与长江实业集团、长江基建等签订经济收益协议,以现金代价216亿港元,完成分离其六项共同拥有基建资产的直接权益合共90%的经济收益,令溢利贡献较2017年有所减少。而在长江基建的年报中,这属于关联交易,这也意味着是基建资产在长和旗下公司间的腾挪。
2018年12月31日,此六项共同拥有基建资产已就会计科目的重新分类为“持作待售之出售组合”。
那么,这部分内容究竟是如何影响到长和的财务数据?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