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雲禾集团“区块链技术的产品追溯系统”通过国家科技评审

2019-05-10 05:5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以轻松查询到你买到肉类、蔬菜等产品的产地、加工以及流通的全过程,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感觉很酷,感觉吃的用的都很放心呢!没错,如今这样的场景已变为现实

 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以轻松查询到你买到肉类、蔬菜等产品的产地、加工以及流通的全过程,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感觉很酷,感觉吃的用的都很放心呢!没错,如今这样的场景已变为现实!那你知道这样的场景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实现的吗?

瞄股网5月8日:A股盈利增速进入底部区域 短线大

  今日可申购新股:无。  今日可申购可转债:无。  今日可转债上市:核能转债、永鼎转债...

  2019年4月17日,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持召开的雲禾(浙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完成的“基于区块技术产品追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北京举办。

  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主任、科技部火炬中心原党委书记、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序国;工信部电子元器件发展研究中心、总工九三学社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郭源生;北京大学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宁;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处长常霞;北邮网络技术研究院网络服务基础研究中心主任宫云战;中科院软件工程中心总工、研究员张向阳;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马翠霞等专家学者组成的评价委员会对项目的创新性和高效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区块链应用技术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并建议加大推广力度,满足市场需求。

  实现所有产品双向追溯

  据悉,该系统采用分布式记账、共识、智能合约、加密等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所有批次产品从原料到成品,从成品到原料的双向追溯功能,能够快速有效的查询到产品的生产地点和加工环节。真正实现了产品的原料、生产、流通等环节的全程可追溯,真假易识别,让消费者吃的放心、用的安心;

  同时,由于建立了高效的产品“双向可追溯”功能,为我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是打破国外因产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让消费者吃的放心、用的安心

  对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可追溯系统的产生正是起因于1996年英国疯牛病引发的恐慌,以及两起食品安全事件——丹麦的猪肉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和苏格兰大肠杆菌事件(导致21人死亡),使得消费者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缺乏信心,促使政府建立起来覆盖全欧盟的食品安全系统。

  该系统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分布式架构、不可复制防伪安全专利技术、溯源与监管融合集成体系,系统能为每一件商品打上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清楚的记录商品的生产,流通乃至销售等各个环节,全链路信息都会留存在区块链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后,通过手机微信等终端扫一扫溯源二维码,即可查看这商品从生产、运输、报检、第三方检验等商品全流程信息,有效保障商品的质量安全。

  让监管方高效监管

  对监管方来说,如何将产品的原料、生产、包装、流通等环节做到高效、集中、统一管理,是很难的课题。该系统可助力市场监管部门、食药监部门等多个智能部门建立统一的、便于管理的商品安全信息,及时掌握商品信息,在突发事件下能有效做到防止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扩展。

  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

  对品牌方来讲,商品是一种需要对供应链进行强管控的商品,随着科技的进步要求整个供应链业务的全面在线化,商品一旦出现品质问题,除了品牌形象受损,品牌方还会因制裁无法进入市场。而区块链溯源系统的出现,能将生产流通各个环节记录下来,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的追踪,处理,防止问题扩大。

  产品质量追溯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形象,提升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全程化的追踪管理,既加强了企业质量管理,减少了纠错成本,并且方便企业收集商品情报了解消费趋势,提高快速响应能力。

  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目前,如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建有成熟统一的溯源体系。

  利用系统的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数据共享、点对点传输等技术特点,将农场、农户、认证机构、食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物流仓储企业等加入到联盟链上,形成一个信息和价值的共享链条。是打破国外因产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我国产品、特别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数据安全有保障

  同时,为保障数据安全,系统通过多链方式打造了一个网状的账本的副本存储方式,有效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

  多种兼容方式,方便多终端使用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