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行业几家欢喜几家愁 5G作为AR的基础设施建设
#5G#时代, VR应用所需带宽和时延要求得到满足,近一年AR、VR融资达36亿美元,行业爆发即将来临。作为业界首个支持手机&电脑&Cloud VR 三种平台的终端,华为VR2为大家带来了从应用开发、样机适配到推广分发的全线平台支持与服务介绍。ARVR将会是下一个移动计算平台,期待与开发者共同构建5G首个eMBB百兆级业务。
2019年VR/AR的投融资市场整体逐步回暖。5G作为AR的基础设施建设,5G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将给AR带来一个历史性机遇,使得AR大规模落地应用将成为一种可能。“以AR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时代,to B将领先to C领域率先爆发”。
2019年,AR行业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作为AR明星企业,美国Meta公司因融资搁浅跌落神坛,最终宣告破产,鼎盛时期它曾获得硅谷和中国资本的追捧。英国AR独角兽Blippar也迈上了同样的道路,因紧急融资受挫,进入破产程序。另一边却是VR/AR投融资市场的整体逐步回暖,包括Niantic、Magic Leap在内都获得了高额融资。
“行业投融资集中化趋势明显,尽管AR/VR近年整体投资热度降温,市场趋于理性,但伴随商业化落地,头部项目更受追捧。”在专访中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告诉第一财经。他认为AR投资的回暖主要得益于5G技术和科创板的设立,作为AR基础设施建设,5G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将带来一个历史性机遇,AR大规模落地应用将成为一种可能,他甚至断言2019年将是AR大规模商业应用落地的元年,行业竞争格局也将在2020年上半年清晰。
C端三道坎:技术、价格和内容
对于行业变化,亮风台创始人兼CEO廖春元有着切身感受。他在AR领域创业多年,近日公司刚刚完成1.2亿元B+轮融资,距离上一次融资相隔一年多。在他看来此前创业公司拼概念、拼团队,但如今行业已经进入落地阶段,投资人更看重是否解决真实需求,产品和技术是否真正到位有用,到底有多少付费客户、项目的可复制性、市场是否足够大。“PPT融资行不通了,企业必须有干货。”廖春元告诉第一财经。
在业内AR被视为继PC、手机后的下一代信息终端,但时至今日国内市场AR眼镜普及度并不高,C端发展乏力。在廖春元看来,技术、价格和内容是AR在C端普及面临的三大挑战。
相较于VR,AR更多需要从无到有的技术储备与重大突破其技术实现难度高于VR,这一差异主要反映在近眼显示与感知交互领域。对AR而言,由于用户大部分视野呈现真实场景,如何识别和理解现实场景和物体,并将虚拟物体更为真实可信的叠加到现实场景中,成为AR感知交互的首要任务。而由于现有技术方案在分辨率(清晰程度)、视场角(视野范围)、重量体积(美观舒适)等方面的潜在冲突,除保证视觉体验外,如何满足类似眼镜全天佩戴便捷,成为AR近眼显示领域的重大技术挑战。
价格是阻碍市场普及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市面上主流AR眼镜价格从3000元到万元不等,在缺乏必要应用场景情况下,想要用户买单并不容易。“有足够多的硬件数量,才会有更多的内容生产商,有更多的内容,消费者才有意愿去买,这是一个正向驱动问题。”廖春元表示。
于立峰则认为to C的智能硬件有太多伪需求,在AR领域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不少运动AR眼镜强调可以在骑行过程中直观看到心率、运行速度、爬坡等,原本可以集中在自行车硬件实现的功能,却要戴上AI眼镜来实现,且存在安全性问题,这就是伪需求。”于立峰直言。
与PC、移动时代,互联网凭借工具和交易属性,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使得C端应用爆发式涌现不同,于立峰认为AR眼镜的舒适度是一个问题,同时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背后涉及大量的系统问题,而to B市场需求强烈且清晰。“以AR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时代,to B将领先to C领域率先爆发。”于立峰判断。
B端寻突围:场景、需求、落地
C端折戟,不少创业公司在过去几年开始转型垂直行业,商业化落地情况成为投资人关注的焦点。
根据投中集团发布的《2018年VR/AR行业年度投资报告》显示,在融资数量上,企业和垂直行业的融资项目在过去两年翻了5倍,是投资人最活跃关注的领域;而在游戏和娱乐等内容行业,投资者态度则变得更为谨慎,投资集中于各类别的头部工作室。
由于过去几年市场过度鼓吹应用场景,廖春元认为在AR应用落地方面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认知差距,不少人认为AR无所不能,神话AR功能而忽略技术边界问题。同时,不同应用场景对软硬件的要求不同,要想拿下垂直行业,就必须深入理解行业需求,结合现有技术,来做产品和技术的取舍、匹配和迭代,按照优先级来保留和开发产品的特性和功能。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