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云原生时代 青云押宝KubeSphere容器平台
在2018年的Cloud Insight大会上,青云QingCloud CEO黄允松曾指着首次亮相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表示:“它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黄允松对KubeSphere容器平台的看中溢于言表。8个月后,青云QingCloud正式对外发布KubeSphere容器平台高级版,并宣布KubeSphere正式加入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下文简称 CNCF)。
不了解技术的人大概并不清楚Kubernetes究竟是什么,这也并不奇怪,Kubernetes作为容器时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内核,是业界公认的容器调度和编排标准工具,但其学习曲线陡峭、安装部署复杂,就连青云QingCloud应用及容器平台研发总监周小四都承认“Kubernetes学习门槛、学习曲线太高,不是一般的高。”周小四自己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才把Kubernetes真正搞明白。
对于那些想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非技术岗管理人员来说,想要理解Kubernetes恐怕更加困难。但无法否认的是,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2.0时代,Kubernetes已经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环节。
由青云QingCloud设计研发的KubeSphere,是以Kubernetes为内核的企业级再造的商业容器平台,是企业需求与技术趋势完美结合的产物。就如同盖房子一样,总要现将地基打好才能平地起高楼,而容器就是相当于地基一般的存在。企业如果想要跨入云原生时代,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则需要KubeSphere容器平台的支持。
企业数字化转型2.0 探索云原生架构
随着数字化转型从1.0进入2.0时代,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上云。快速迭代已经成为业务的标配,很多企业开始探索云原生架构,探索微服务道路。
数字化转型中的内在驱动力在于企业如何将生产、销售、运营等所有环节赋予数字力量,经由业务全面满足顾客所需,构建未来竞争优势。周小四告诉记者,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其实是业务转型。数字化的作用是促进应用的转型,最终实现业务转型。
在2019年初的媒体会上,黄允松曾经做过一个大胆的畅想,在未来,人的精神和肉体可以分离,人的大脑可以像文件一样保存下来。这样的畅想便基于Digital Twins(数字孪生或数字映射)理论,英文原生词可能会有不同的释义,简单来说大概可以理解为,数字虚体空间中的虚拟事物与物理实体空间中的实体事物之间具有可以联接、可以相互传输数据和指令的交互关系。
周小四认为,现在来看,这是有可能实现的:理论上,任何事情都可以被数字化。
这个理论有些学术,不做过多阐述。但如果任何事情都可以被数字化的话,那么随着物联网、5G时代来临,AI逐渐变得成熟,越来越多的数字产品出现,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于企业来说,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何将业务数字化,跟上时代的发展。
数字化转型1.0时代,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App为代表的企业抓住了发展的先机。这一类企业最先拥抱云计算的,云计算可给他们提供了计算、存储、网络等高弹性和敏捷性的服务,可以按需进行伸缩,满足这一类企业的业务需求。
企业业务发展从优先选择云的“Cloud First”策略到唯云“Cloud Only”策略,是以虚拟化技术和分布式架构替代传统集中式架构,以及从产品转向服务化交付模式转变的时期。但最近两年,数字化转型到达了新阶段。企业的业务模式发生了改变,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发展到了瓶颈期,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难以控制,资源配置慢,人才缺失。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技术比较先进,但市场总量到了“天花板”。周小四认为需要进行业务调整:用新兴产业的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效率提升,以传统产业的市场推动新兴产业的规模化落地。
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很难找到规模化商业的应用场景,但在传统企业是可以的,这也就是最近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一直在合作推进的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除了从广度上需要各产业之间进行协同联动外,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产业从内到外,以消费者为中心合理的安排生产要素和经营方式,快速迭代产品,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功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也对企业的云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云平台能够支撑云原生应用。对企业来说,要以微服务架构和DevOps开发流程交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要改造应用架构。
当IT渗透到数字化转型每一个业务环节,那会大概率成功。剩下的便是方法论,如何落地的问题。
推KubeSphere容器平台 满足企业诉求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