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筱静观察》| 区块链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2019-05-08 21:4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朱岩;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黄检良;北京芯际科技联合创始人、深圳同学村投资公司总经理潘友林

这一期请到三位重量级嘉宾: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朱岩;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黄检良;北京芯际科技联合创始人、深圳同学村投资公司总经理潘友林。

嘉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观点高屋建瓴、洞悉未来。

《筱静观察》| 区块链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左 朱岩 叶筱静 黄检良 潘友林)

01. 从技术开谈区块链技术的前世

区块链有多种用途,其中之一是做数字货币,比特币就是成功的首例。

比特币采用的是基于互联网的点对点(P2P:peer-to-peer)的分布式架构系统,是按照P2P协议运行的一系列节点的集合。P2P网络是指位于同一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彼此对等,各个节点共同提供网络服务,不存在任何“特殊”节点,每个网络节点以扁平(flat)的拓扑结构相互连通。相比中心化网络模型来说,在P2P网络中不存在任何服务端(server)中央化的服务。P2P网络的节点之间交互连接、协同,每个节点在对外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使用网络中其他节点所提供的服务,每个节点即是服务端又是客户端。

朱岩认为,P2P网络的形态实际上不仅仅是技术实现的方式,也是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即从中心化治理转向分布式组织治理。区块链要真正的实现价值:一是要通过点对点的网络结构实现公平;二是要通过点对点的价值传输解决安全问题。互联网时代实现的是数据信息的传输,信息是可以任意复制的也是缺乏监督的,因此会出现所谓重复支出的“双花”问题。区块链技术实现的是去中介化的价值传输,它通过该机制能够建立起更加可信的价值网络,从而提升社会生产和治理的效率。

回顾区块链技术过去发展的十年时间,其基本逻辑就是使用点对点网络作为区块链网络层的通信协议,点对点的传播机制和验证机制构成了区块链网络层的基石。无论是比特币、以太坊还是超级账本的系统,它们的协议核心都是通过点对点网络的所有节点共同承担了点对点网络服务,从而实现相应的网络服务。从技术视角来说,区块链采用P2P网络拥有以下优点: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健壮性、隐私保护以及负债均衡。正是通过这种分布式的方式,能够使得网络可以用一种高性价比的方式搭建起安全、高效和有价值的新型网络。

《筱静观察》| 区块链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嘉宾朱岩)

02. 区块链的理念与实践

谈区块链技术所衍生出来的社会学以及哲学以及各自在这个领域的实践工作。

潘友林:区块链目前展现五种用途——制造加密数字货币、分布式计算加重型密码的联盟链、建构可信互联网、打通大数据、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可以匿名的自主的网络生命保护系统,未来会进入芯际社会。所谓去中心的核心是去掉中心的控制,实现超级计算中心和每个终端用户之间平等的交易和交流,形成节点自诚互信的互信价值网。因此,他联合投资参与创办北京芯际科技公司,为设想中的“芯际社会”开发基础设施Thinkey。

朱岩说:“从技术角度来说,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的账本技术,其应用范畴涵盖可编程的货币系统、可信任的公证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商品追踪溯源等。这些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形成一个不可篡改的、对所有参与者数据一致的数据库。”在中国电子政务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可信的价值已经体现出来了。目前,国内已经上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照共享平台,由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电子证照区块链网络,建立起政府部门之间点对点的可信网络。在共享账本中存储公民信息和数据归集记录,基于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数据目录规则和数据隐私管理规则,解决了权责不分的问题以及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提高政务工作效率。

黄检良认为,任何一种技术的应用和开拓都需要时间周期,关键在于它的价值核心是否不可替代,而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其它技术无法替代的加密分布式数据库的解决方案。

朱岩认为区块链并不代表社会将完全的去中心化,中心化的优势是管理方便效率高,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去中心化的机制会带来比较沉重的计算负担。未来可能是二者并存。区块链技术对于互联网的发展来说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十年之后,现有的TCP/IP这样一个以DNS域名服务器为主的这样一种互联网中心化的运作机制可能会被一种分布式的区块链互联网来去取代掉。区块链技术可能会体现习总书记所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十年里区块链会在社会治理或者叫全球治理上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会极大地倒推区块链社会的到来。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