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创新区块链技术 政务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北京海淀区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通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两个领域,实现“不动产登记+用电过户”同步办理;南京建设证照链实现证照可信互认;天津将区块链技术与跨境贸易业务相结合;重庆应用区块链技术试点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两项业务;上海提出探索用区块链技术加速“市民云”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国家深入推进“一网通办”等“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领域,已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形成共识。
在政务信息化领域深耕多年,成功建设“北京通”、“e福州”等一系列“智慧城市”平台的北京思源政通科技集团,基于对区块链技术的创新,近期推出区块链“一网通办”解决方案,用证照链驱动区块链政务,让区块链技术更落地、更简明、更实用,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增加市民、企业的 “获得感”。
直面痛点:区块链技术助力“跨部门协同+数据互认”
从“网上可办”到“全程网办”再到“一网通办”,政府对优化服务流程、改善营商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市民和企业对高效办事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跨部门协同和数据互认是“一网通办”的关键环节。由于政府部门原有系统众多、分散建设,跨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同机制,难以真正实现“通办”;此外,各部门数据在原有共享机制下无明确标识和校验,也无法记录数据共享后是否被篡改,难以真正做到“数据互认”。在“一网通办”建设过程中,如无法打通数据和办事环节,就无法解决办事群众和企业“材料多、多头跑、长排队、久等待”的痛点。
事实上,实现“一网通办”,不仅要打造“一窗”,更要建设统一办理调度平台,在安全环境中打通各部门业务流程,让部门间数据可灵活共享调用与可信互认,实现“身份通、数据通、事项通”,最终“服务通”。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记录、全程可追溯”等特点,符合“互联网+政务服务”中的信息公开、政府职能扁平化、安全互信等需求。
更重要的是,使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式加密技术、公私钥机制来确保公众及政府部门的数据资产安全,可以解决数据开放共享所衍生的信息安全问题,消除各方对隐私泄露的顾虑,既保证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过程中数据存储与安全的“权责清晰”,又实现在各部门之间数据实时共享互认与灵活调用,真正实现“一网通办”。
简明可用:思源区块链方案与政务具体业务相结合
在“智慧城市”领域,思源政通已打造多个落地样板,建设了北京智慧城市统一入口“北京通”,打造全市移动公共服务平台,入选了“数字中国年度最佳实践”;建设了“数字中国”城市样板“e福州”,一年时间,日活用户“15万+”,用户总量突破150万,在全国率先打造“无卡城市”,让全城都是“e福州”的体验馆。思源政通率先提出的“一个APP畅享城市所有服务”理念现已成为业界共识。
在“智慧城市”与“数字政府”建设的实践中,思源政通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和探索,作为一家创新区块链企业,其历时5年,投入10多亿元人民币,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了创新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打造了“数字身份”系统;研发了区块链客户端“秘邮”,实现加密通讯和加密存储;构建了DApp(分布式)应用和云存储体系,支持复杂业务上链,从而让区块链从技术和知识层面,与具体业务相结合,变得更加落地和实用。
在政务领域,思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政务链,构建区块链业务数据组织方式、区块链业务支撑平台、区块链客户端组件、区块链基础运行平台,可以解决数据安全共享互认、不可篡改、可追溯、可信互认等问题,有利于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打通“信息孤岛”。
思源政通技术负责人介绍说,在“一网通办”建设过程中,方案充分利用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分布式、自主、安全、可信”的特点,结合政务领域的特色要求进行了针对性研发——
通过认证链,可认证政府部门、系统和用户的可信“数字身份”,防范身份仿冒和信息篡改,防范系统被钓鱼。
通过证照链,可对证照的核心信息以及颁证、销证、变更等行为进行链式管理,防范信息被篡改,实现跨部门之间数据可信互认。
通过事项链,可完整记录事项办理过程、材料、审批行为等信息,用户一次授权,无需反复提交材料,部门也无需反复调用、核验数据,事项办理全过程可追溯,实现政府有效监管。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