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19-04-28 03:2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中国证券报一、重要提示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是否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 是 √ 否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408,993,95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广电运通是一家国有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覆盖金融科技、交通出行、公共安全以及文娱旅游、零售便民等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智能终端、运营服务及大数据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领先的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发展战略

  经过60多年的演进,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已经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核心力量,引领社会各行业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与此同时,智能终端作为人工智能实现载体和数据的重要入口,呈现快速迭代、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等发展特点,而数据作为驱动业务创新的核心要素,已成为各企业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对各行业数据的挖掘和运用,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形式和重要方向。

  自1999年成立以来,广电运通始终坚持自主科技创新驱动战略,践行“以创新的科技便利人类生活”的企业使命。公司依托在智能金融领域沉淀了二十年的研发和智造经验,掌握了货币识别、出钞控制、现金循环、传感控制、人机交互等以ATM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相关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的成熟批量应用,使广电运通拥有了研发智能传感、生物识别、算法等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底蕴,在公司战略部署下,迅速在指静脉、掌静脉、虹膜、人脸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在智能视频、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积累了技术开发经验和大量场景应用案例。

  2018年,广电运通开启了AI+战略升级之路,以“领先的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新时期的战略方向,着力打造“智能终端+大数据”的产业布局,推动企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短期内,公司将快速抢占金融、公共安全、交通、文旅、政务、零售等领域AI应用场景,并深入开展生物特征识别、智能视频、大数据等AI基础技术攻关,沉淀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终端产品及解决方案,目标是成为金融、安全、交通、便民等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场景服务商。中长期内,公司将深入探索敏感器件、IC、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垂直纵深领域核心技术研发,构建广电运通核心技术优势,并以部署在各行业的智能终端作为数据入口,“应用场景、算力、算法、大数据”全方位发力,依托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携手生态产业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全栈式服务,打造成为“领先的人工智能全栈式服务商”。

  1、业务发展战略:以解决方案为切入口,紧贴用户需求,紧抓各行业应用场景,通过智能终端产品和解决方案把握数据入口,打造各行业大数据平台,为相关客户提供大数据应用服务。其中:

  ■

  图1-广电运通业务发展逻辑图

  (1)智能金融事业群:

  公司是国内金融智能终端行业领导厂商,各类金融智能终端设备累计布放量超过30万台,并为我国政府60%的财政性资金提供了国库支付电子化方案,财政支付电子化应用市场占有率达98%。当前,公司积极推进生物特征识别、智能视频、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在银行、财政等金融行业应用,已形成智慧银行网点、大数据审计平台、智能财政平台等多个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将以国家深化金融改革、发展科技金融为契机,依托国内金融市场既有优势,从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从销售终端设备及服务转向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从银行延伸至财政、证券保险等领域,以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短期内,公司将抓住金融行业(重点是银行业)网点转型及业务升级需求,利用积累多年的在位优势及雄厚的研发实力,深入拓展智能终端产品业务,并通过整合公司资源、采取有效策略,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网点转型综合解决方案,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公司将协同客户挖掘金融行业数据信息,打造形成金融服务大数据平台,为客户提供大数据应用服务。

  (2)智能安全事业群: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