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普适计算之父”马克·维瑟曾说:“绝大多数意义深远的技术是那些‘不见了’的技术,它们将自己编入日常生活的经纬之中,直到认不出来。”
2019年是Internet(因特网)进入中国25周年。经历了25年的发展历程,Internet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了“不见了”的技术。然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新技术若要真正“融化”在生产生活中,仍需时日。当下中小企业如何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为何要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截至2017年,我国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97.3%,提供城镇就业岗位占80%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从行业分布来看,2016年,在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热气燃起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领域,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分别占中小企业户数的93.7%、3.6%、2.6%。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小企业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何桂立告诉《经济》记者,1978年-2008年是中小企业迅猛发展阶段。这期间,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中小企业发展扫除了机制体制障碍。同时,国外产业梯度转移,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资源投入、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人口红利是中小企业得以迅猛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这一时期的中小企业主要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
从2008年到2014年是中小企业转型阵痛期。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进入低增长、高风险阶段。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环境、资源制约因素日益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这一时期,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大量中小企业因经营困难而倒闭,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从2014年到2019年,中小企业进入专业发展阶段。我国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必须由主要依靠资源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以生产效率为特征的集约式增长方式,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增强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专业化、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中小企业要满足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集约生产、绿色生产为基本特征,以生产满足人们日益升级消费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为本质目的,以能够持续获取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增长等要求,进行转型升级。何桂立认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融通发展能力、自主品牌能力以及数字化能力是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四大路径。
其中,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中小企业要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扎根主业,不但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广大中小企业要抓住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心无旁鹜扎根主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产业体系。
数字化转型的两大机遇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两大机遇,一方面,用信息化赋能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为ICT(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带来深入各个产业,找到发展立足点和自身市场价值的新商机。
首先,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达到提质增效降本和管理提升的效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马向晖向《经济》记者介绍,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的轴承行业用三年多的时间完成数字化转型,打造出“新昌模式”。
轴承行业是新昌县的支柱产业。在产业高峰期,轴承企业约有2000多家。近年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或者亏损边缘的状态,企业迫切需要有一个抓手来实现转型升级。
浙江省陀曼智造为中小微轴承企业提供智能化技改服务。从推动的步骤来看,首先,新昌县政府提供了免费体验专项基金,先让部分企业免费体验效果。其次,陀曼智造每年推动近100家中小企业进行全面改造,连续三年时间,基本覆盖整个新丰县的轴承行业。
从改造的效果来看,新昌县轴承行业平均设备有效利用率提高了20%左右,产品加工平均综合成本下降了12%-15%,劳动用工成本下降了50%左右。已验收的企业智能化技改平均改造成本为23万元,一年左右可以收回投资。
其次,ICT企业顺应市场需求,深入中小企业,为其解决痛点和难点。马向晖举例,数码大方通过按需定制私有云的部署来满足中小企业通过平台进行产业链管理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2018年,数码大方加强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面向产业集聚地加强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面向产业聚集地,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应用推广,新增服务企业超过1000家。
马向晖举出的另一个案例是TCL集团依托半导体显示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的生态圈,陆续集成开发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系统,带动中小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发展。截至目前,TCL集团彩电智能制造协同服务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已超过500家,年产生的交易额超过65亿元,呈现出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其中,仅惠州市的仲恺高新区内与TCL集团交易额排在前20的中小企业,其总产值已达到55亿元。
应对数字化转型的五大挑战
然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很多问题。何桂立指出,一是,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统一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各级部门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无牵头单位和部门,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和设置专职领导,各建各的信息系统,信息和数据的共享有待提升。
二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中小企业“工业内网”建设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建设过程中缺少对于“工业内网”和“工业外网”接口的设计,形成“信息孤岛”。
三是,缺乏合适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每个行业、每个专业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考虑到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目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建设运营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是,缺乏切合实际的业务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商盲目追赶市场热点,忽略企业实际需求,导致软件平台、应用同质化发展、功能单一;业务应用的实用性、专业性不强。
五是,中小企业资金、人员投入不足等问题。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也缺乏数字化转型的专业人才。
针对上述问题,王江平表示,首先,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不断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环境。深入贯彻《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区的产业发展实际,将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作为支持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经济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其次,要把中小企业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深入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的信息化共性的关键需求,建设完善信息化的服务体系。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推广“信息化服务券”等新型支持方式,充分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调动信息化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两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并开展合作,大力培育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姚建明教授告诉《经济》记者,今年两会提出的“智能+”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智能+”,并非是制造业这一行业的事情,而是未来一切可用资源的行业、企业都要加进来,最终由政府牵头统一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最核心的切入点是定位问题,即不同的地方政府在做数字化转型时到底要解决哪些问题。地方政府需从招商引资、打造营商环境等角度来考量数字化转型的定位问题。同时,再把企业层面要解决的问题衔接起来。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在定位、数字化转型程度和产业布局上均有差异。因而,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涉及政策制定、产业布局、社会层面综合、协同考虑数字化转型的定位问题。比如,针对企业类型、规模、数量以及数字化转型后能解决的问题,为社会带来的益处等具体问题,提前做好顶层设计,才有助于解决上述五大挑战。
2019年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的第14年。马向晖表示,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将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普及深化信息化应用。譬如,引导中小企业在业务全流程深化普及信息化的应用,提高全要素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广计算机辅助系统、三维及虚拟现实模拟设计方式的应用,推动协同研发、产品设计网络化,降低研发设计成本;推广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深度应用,推进生产制造流程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促进中小企业生产方式变革,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推广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并逐步向商业智能转变,全面优化业务流程,加快物资、资金周转,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引导中小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探索网络营销新模式,利用大数据资源发展精准营销,扩展市场范围,提升营销效果,提高中小企业经营效益。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政策支持、产业生态、市场格局等协同发力,未来中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将再上新台阶。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