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先生:旧世界是资产的数字化 新世界是数字的资产化
我们目前所处的是哪一区块链时代?区块链未来世界的发展模式是怎样的?区块链浪潮又将起于何处?这些区块链根本问题一直是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上周,互链脉搏参与了一场DAO CLUB举行的线下闭门会议,并在会议过程中寻到了答案。区块链新生力量、互链脉搏特邀作者牛顿先生出席会议,并分享了他在区块链领域的认识与实践。互链脉搏现将这一分享进行整理汇总。
牛顿先生:师从“改革四君子”之一的黄江南先生,深入多个项目的通证设计,参与区块链经济学的构建,曾撰写多篇优质文章:《黄金是最大的空气币》、《货币已死,Token永生》、《逃脱奴役之路:自协——自由人的自由协作》等。
牛顿先生此前撰写的《第一张通往数字新大陆的航海图》一文,曾提到,人们都喊“区块链是开启新世界的虫洞”,“区块链世界是平行世界”,可是什么属于旧世界,什么属于新世界,新世界到底长什么样子,有哪些关键特征,也从没人勾勒过。
线下会议分享的过程中,牛顿先生详细的解读了这一“通往数字世界新大陆的航海图”,也就是对于通证经济的思考模型。并从底层角度对旧世界与新世界进行了拆分:
针对这一模型,首先需要明白,大多数做应用的项目通证其实针对的是资产,而不是货币。我们必须清楚地认知到,未来基本没有几个项目的通证可以成为货币。正如此前美团 CEO 王兴曾在他的饭否博客表示,“这个世界不应该如现在这样有两百多个独立国家,因为根本不可能找出两百个能胜任货币发行的团队。”区块链领域鱼龙混杂,各种各样的团队都要发行货币,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行的。普通的项目涉足这一领域,最终往往会因为经济模型设计不合理,沦为割韭菜的项目。
(图片来源:牛顿先生)
再从资产的逻辑进行拆分,首先是要观察资产的构成是什么,可以分为由原子构成和由比特构成。其中区别原子和比特最好的方式是看这个资产满足需求时,使用的是原子本身,还是原子所承载的信息。使用原子本身则是原子资产,使用原子所承载的信息,多是复合资产,而将这信息摘出来放到比特世界,则是比特资产。
进行这一拆分,是因为区块链所真正解决的是一个确定性的问题。在比特世界,许多事物是不确定的,文字、数字等复制也就复制了,不具有价值。但在原子世界,杯子等物品的复制是有成本的。基于这两个底层构成的不同,便可以观察到许多规律的不同。
我们研究通证,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通证,就是“通证证万物”。资产模型的底下是原子和比特,而上面最重要的是产权,“证万物”的概念指的就是通证可以代表所有的产权关系。延伸一步讲,我与某人就某物进行交易,而交易的时候进行交易的实际上不是该物件,而是该物件的产权。
这种产权关系是意识世界的产物,而原子很难还原意识世界的东西,终究要受到物理性质的诸多限制,比特世界则很好的规避了这一点,且区块链所具有的确定性,通证所具有的流动性,使产权关系未来一定要用通证的形式来表达。
我们目前面对的很大的问题就是,原子的事物与产权的一一对应问题,例如房子是不是这个房子、你妈是不是你妈。
能够证明某物是某物,是第一个问题,现在扬言做这个方向的公链都还没实现这个功能。据我了解,目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做到了。他分析事物数学层面的分子形状,来确定“它是它”的问题,并制作了一个可以进行检测的仪器,不过目前量产的成本比较高。
可是,通过仪器的检测,可以确定唐伯虎的画是大家所认为的唐伯虎的画,但事实上是不是真的唐伯虎当年的画的那幅,仍无法确认。
即便解决上述问题,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确定归属权后,能否支配的问题。自己的车被偷开走后,依然需要警察来维权,这是原子世界的现状,即目前支配问题依赖的是中心化的机构来实现。
(图片来源:牛顿先生)
基于上述理解前提,我们来看数字资产,数字资产是指资产的数字化和数字的资产化。我所总结的旧世界与新世界对应的便是以上两方面,旧世界是资产的数字化,新世界是数字的资产化。
旧世界(资产的数字化)对应的更多的是原子资产和复合资产(原子资产与比特资产相结合的资产),直接做了token 的映射,像稳定币、STO;旧世界的项目要做的就是基于分配机制的金融创新。
新世界(数字的资产化)是基于治理机制变革带来的,协作机制以及分配机制的变革。这将带来流通方式等全方面的颠覆,影响将是极大的。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