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人才创业创新沃土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人才工作蓬勃推进,为曹妃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在曹妃甸新城,校城融合发展模式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科技成果高端化转化平台;在工业区,“产业项目+平台+人才”模式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灵活引进高端人才;在农场,各类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会达水产院士工作站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做好引才、育才、留才文章,我区设立人才专项资金3000万元,2018年引进各类人才4120名,新增各类创业创新平台48个,累计培训各类人才8550人,目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已达4万人。
完善政策,改革创新,让人才机制焕发活力
在《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特聘专家引进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基础上,我区继续出台《关于推动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企业家五年培育计划纲要(2019年——2023年)》《高层次人才子女基础教育补贴政策实施方案》,构建起与重点产业需求相协调、具有曹妃甸特色和对比优势的人才政策体系。
推进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校城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职业学校成为我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办成了一批具有明显地方产业背景和特色优势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唐山工职院现已确定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实现了“互联网+现代学徒制”模式、“引进消化再创新”学徒制模式、“边研究、边试点”的项目实施模式等多项创新。
政策落地的同时,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推进:开展聘任制公务员工作,充分利用市级层面曹妃甸区紧缺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随报随批的引才绿色通道;探索“产业项目+平台+人才”模式,2018年依托重点产业、特色项目凝聚人才2654名;搭建企校沟通合作平台,中冶瑞木、华美源等区内重点企业与驻曹高校签订协议43份,共建研发机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12所。
2018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将园区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区,面向全市公开选聘领导型专业人才,打破身份、资历限制,选用敢于担当、成绩出色、业务熟练的人才委以重任,为更多人成长成才打开路径。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为人才创业创新夯实基础
李彦辉毕业于天津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2016年,他辞职创办鸿宜鑫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和高端创新集群平台,公司选址于曹妃甸新城大数据产业园内,“西侧毗邻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侧只有一路之隔就是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这里是一块宝地”。目前,鸿宜鑫智“创新谷”项目已为曹妃甸引入浩德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业8家,派送机器人、自动焊接机器人等创新团队12支。
人才搭建平台,平台吸引人才。李彦辉和他创办的“鸿宜鑫智”并非特例。以建设人工智能、新材料、化工、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研究院为重点,我区引进院士工作站、央企、京企研发和工程中心,吸引利用京津资源,打造了一批高端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华为大数据产业集群入驻,建立京津冀地区首个大数据区块链产业园、区块链试验区;金隅冀东装备研发中心落成,成为以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领航企业发展的标志;中冶瑞木“钪系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入选工信部2018年度第一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
通过创新平台,2018年全区整合引进研发人才488名,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各类国家、省、市级人才平台16个,年内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的规上工业企业将达到40家,全年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领域高层次人才65人以上。
坚持引才育才并重,为人才发展提供沃土
2019年伊始,曹妃甸精英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开启,中恒映美、首钢京唐、三孚硅业等多家区内重点企业的企业家,赴深圳开展交流研修。这是我区实施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的举措之一。
我区落实《企业家五年培育计划纲要(2019年——2023年)》,建立健全机制化、基地化、清单化、常态化企业家培训制度,构建“商界精英、创业能人、明日之星”三级企业家队伍体系,年内培训企业家2000人次。同时,以突出贡献奖评选等人才项目为抓手,表彰、奖励各类优秀人才和团队,厚植本土高端人才实力。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