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大湾区物流贸易重塑进行时: 跨境电商供应链去中心化

2019-04-19 12:4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本报记者 唐唯珂 实习生 闫晓丽 香港报道    拥有全世界最自由、最开放的港口之一的香港,凭借其得天

    本报记者 唐唯珂 实习生 闫晓丽 香港报道

    拥有全世界最自由、最开放的港口之一的香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成为国际重要的贸易及商业中心。上佳的赋税环境、简便的通关程序、自由的金融政策和资金流通,使香港自由港的地位无可取代。

    4月15日-16日,第四届“互联网经济峰会”在香港举行。本次峰会上,代表们聚焦大湾区发展,认为在香港自由港及大湾区的地理优势之下,依托港口群和机场群,中国的跨境电商和物流贸易体量呈现井喷增长的趋势。

    香港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及技术开发总监唐志鸿表示,“利用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货物能够实现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珠江的东西岸都能够动起来。香港如何把这9个城市的货物引进,或者将香港的资讯、科技,以后端管理者的角色向外输出,都是很大的发展机遇。”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2017年大湾区跨境进口商品占到全国40%以上,跨境商品金额也占到全国40%以上。根据海关最新发布的数据,2018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为1347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561.2亿元,增长67%,进口785.8亿元,增长39.8%。

    创新数字供应链之下,大湾区跨境电商和物流贸易的发展迎来了高光时刻。

    数字供应链生变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链条中,跨境电商已经由“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而这就需要智能化的生产以及数字供应链运营。随着话语权向需求端迁移,跨境电商逐步颠覆了原有的采购链,“去中心化”的议题得以真正展开。

    “购全球、全球购,一部分就是中国的货物运到全世界,另外一部分就是满足本地人的需求,满世界各地的货物来到中国,因此是双向的供应链和物流发展。”唯高盛集团(CBES)创办人李基栓如此形容当今的跨境电商贸易,“从贸易流程方面看,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将货物集中运到香港,在香港打板;运输到欧美等国家之后再打散,化整为零,送到各个买家手中。”

    “现在整个出口电商板块的操作模式已经改变。从之前的B2B的模式转换成B2B2C的模式,甚至有些时候是C2B2C。”李基栓说道,“跨境电商之前的采购模式是看展览、订货、买货、存仓,然后去当地找买手,再交给超市,而现在是倒着做。”

    李基栓分析道,跨境电商通过海外的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哪些货物好卖。例如,通过大数据,我们得知一个售价为1美元的水杯,月销量达10万个。那么,我们就会找到这个水杯的生产商家,成本为两毛,我们进货10万个,然后以1美元的价格售出。整个供应链在发生变化,之前一条供应链由很多人经手,现在只有厂商、运营商及最后的买家,实现了“去中心化”。

    香港国际机场行政总裁林天福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子商贸的发展,使得快速运送货物的需求增加,利用航空运输,能够提供更加高效的货运服务,香港有近40%的空运货物利用客机货舱运送。

    香港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贸易自由港的优势,但是囿于地理面积狭小,仓库租金昂贵,因此如何利用数字供应链的发展,建立一个高效的物流货运体系也成为业内讨论的重点话题。

    “在过去九年,香港机场的物流量排在世界第一位。然而,香港物流业最大的挑战是地方不够,在机场新建货运站的时候,拿到的地比世界其他地方的机场都要少。另外,我们的货运站楼高7层,这在世界各地的货运站是很少见的。”国泰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林尹美芳表示,“我们需要非常有效率的利用土地。另外,我们人手也少,因此就需要一个无需太多人手控制的物流系统。”

    据林尹美芳介绍,在物流运作方面,国泰航空引用数字供应链,在流动平台的优化方面进行了极大的改进。首先,不管是提货还是送货,都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来预约。预约后,当货物进入货运站,就会有相关的系统进行认证,通过智能系统分派仓位。只需要15分钟,货主的第一批货就会从系统中送出,大大提高了货运站的效率。

    据国泰航空财报显示,其货运收入的大幅增长也为国泰的盈利做出了很大贡献,2018年全年货运收入283.16亿港元,增长达到18.5%,运力增长2.6%,货量提升了14.7%。

    “未来,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机会。例如,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共用数据平台等方面,与相关机构共同合作,能够让几个货运站连接在一起,代理不需要去不同的货运站适应不同的系统,从而进一步提升货运体系的运输效率。此外,区块链也是将来关注的重点,使货物的追踪更有效率。”林尹美芳表示。

    通关便利化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