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率先推出“一网通办”新举措,区块链如何更好赋能政府
4月15日,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推出“不动产登记+用电过户”同步办理的新举措,让市民和企业在办理不动产登记时,可以一并办理用电过户。
据了解,这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海淀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以及国家电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密切配合,通过流程优化创新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打通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两个领域,在以二手房交易为主题的服务事项中,把涉及该主题的各项服务联动办理,让办事群众“只需跑一次”。
“区块链+政府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区块链技术一个备受关注的应用场景。此次海淀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二手房交易系统标志着这一新兴技术在我国政府服务场景中的应用更上了一个台阶。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政府对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一直持积极态度,对区块链投机泡沫保持谨慎的同时,也在“区块链+政务”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
早在2018年2月,雄安新区就已经开始了区块链应用的探索,雄安建成了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挂牌房源信息,房东房客的身份信息、房屋租赁合同信息等都记录于区块链之上,并将得到多方验证,不得篡改。后期又上线了区块链管理平台,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传统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资金挪用、合同违约、施工质量低、拖欠工资等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迅雷集团CEO、网心科技CEO陈磊在谈及粤港澳时,就提出了用新技术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想法和提议,提出“将区块链技术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各地政府均对这区块链如此追捧,那么这一新技术在政府服务中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一、优化政务流程,打破信息孤岛
区块链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可信任网络,因此政府在服务和管理过程中通过区块链网络可以打破传统的政务服务,突破“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难题,通过分布式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在区块链信息交互过程中避免数据信息的窃取和复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这样能够协同部门工作、优化政务流程,降低政务沟通成本和信息成本,提升政府管理效率。
二、促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在区块链网络上办公,还能对政务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和规范作用,数据上链从技术上防止管理权限泄密和擅自使用的情况,促进政务公开,助力打造阳光型、服务型政府。
诸如身份证、房产证、学历证、结婚证、出生证、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的认定和认证工作,都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高效完成,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数据、信息上链,实现对数据的记录和追踪,能缩短行政办公周期,加快资金流动,对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和政府办公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助力公益与医疗,合理配置国家资源
雄安千年秀林项目,主要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着力解决公益事业中资金黑箱操作、募捐者无法实时查看资金、募捐者主观参与感差等场景痛点。让公益资金切实落到实处,让公益事业真正造福于民。
除了社会公益领域之外,区块链在医疗场景的应用也在不断完善。微信智慧医院处方流转就是“区块链+医疗”的一个很好的用例。通过微信端口,将用户、服务与医疗机构和政企单位连接,在保障数据、隐私安全的同时,实现链上处方数据防篡改、流通全流程可追溯。
区块链技术本质上就是分布式账本,一种可以记录和追踪信息,保证数据不可篡改的公开透明记录方式。它与政务服务结合优势明显。
首先,它实现了跨部门的信息安全传输,保证了信息的一致性以及不可篡改性,增加政务平台的公信力。它的隐私信息传输保护机制,在不可篡改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护政府部门以及个人用户的隐私;其次,没有中心化数据库,数据多地备份,灾备能力强,不易被攻击。最后,数据共享推动业务互联,用户办理业务时只需要一次授权,各部门即可通过区块链数据共享查询、验证、下载用户的材料信息,保证用户办理业务过程中的“最多跑一次”。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