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郭宇航:“币圈新贵”赚钱后已慢慢退出市场

2019-04-17 06:5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律师、互联网金融、投资人、政协委员,郭宇航拥有着诸多的身份和头衔,是名副其实的跨界大师。十岁就学习计算

律师、互联网金融、投资人、政协委员,郭宇航拥有着诸多的身份和头衔,是名副其实的跨界大师。

十岁就学习计算机,坚信技术改变世界的郭宇航,对各种新兴科技都拥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互联网金融、区块链,郭宇航都最先发现了新技术带来的巨大潜力。

律师的背景,使得郭宇航对于政策有着自己独道的理解,与多数惧怕监管的创业者相反,郭宇航创业之初就和监管部门密切交流。

法律是厌恶风险的,而郭宇航却喜欢追逐新的事物和新的模式,相互矛盾的二者的结合使得郭宇航身上拥有一份独特的气质。

求新、求变、求真,郭宇航善于在追逐不确定性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方向,先后抓住了互联网金融和区块链两波浪潮。

以下为采访实录,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记者:您的履历十分丰富,从律师到互联网金融、投资人再到区块链领域,能分别简单介绍一下这几段经历么?

郭宇航:因为学的是法律,毕业就进入了英国律师事务所,回国后我参与了国内律师事务所的创业。

但是在律师服务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关注新兴领域,包括2000年开始的互联网,这些科技类的创业企业,本身就是我做律师服务的主要对象,因为我对技术有偏好,自己十岁就学电脑,所以对于技术改变世界,推动社会进步这件事情是特别认同。

刚做律师的时候履历不够丰富,经验不够丰富,但是与科技企业的创始人交流,我们拥有共同的认知,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容易得到他们认可,所以我自己独立做律师以后的第一批的客户都是科技类的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开始慢慢地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在2011、2012年我才有了这么一个契机去创办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而在此之前,其实从律师已经开始逐渐地往投资方面转,2007年参加了交大的关于风险投资的相关培训。我在2000年做律师的时候,已经开始帮助早期企业做融资,担任融资的法律顾问,应该是中国比较早接触风险投资的一批律师。

创业以后,2016年公司相对比较稳定的时候,也融到了很多著名机构的投资,之后我又回归到自己的兴趣,2016年开始创办了星合资本,开始对于金融科技的早期企业进行专项的投资。

记者:您投身区块链主要是看好区块链行业的哪些特性?进入区块链行业之初成立星合资本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郭宇航:成立星合资本之初并不是专注在区块链领域,更多是在金融科技领域。我们早期基金投了十几个项目,给到投资人的回报也非常不错,在金融科技这个赛道不断投入的时候,2017年发现了区块链的机会。

其实在2014、2015年了解到比特币的时候我就有所关注,但那时主要精力在创办点融,所以在这方面没有实质性的投入,在2017年开始接触到相关的区块链公司,我们走访了大量的区块链技术公司,不是发币公司,对杭州的云象、趣链、秘猿这些公司进行了深度的了解,甚至于对其中的一家已经进行了完整的尽调,准备要进行投资了,这都是以技术驱动为主导的。

后面就看到了一波发币的行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用基金的机构投资,我个人少量地用自有资金参与了一些,见证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一轮起伏。

区块链技术本身对我最大的吸引力,是它对于不管是信息的无形资产的产权,还是对于有形的产权权属的登记,这方面去中心化的方式可以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对于我们学法律的人来说,区块链有它的特性。

同时我又做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金融上数据的共享,信用信息的共享,包括各级政府和散落在全社会各个角落的数据的打通,似乎用区块链结合Token的方式是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数据生态的,这也是我对于区块链未来的期许,所以我进入了区块链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推动。

记者:前两天我看到一则消息,说您将暂停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请问这是真实的吗?

郭宇航:是这样子,本来我们应该是会有第三只基金的募集。事实上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里面,有一类我们基本上不投了,就是商业模式类的,除了商业模式去东南亚的那部分我们还在看,纯粹的在国内进行金融的商业模式创新的项目,我们基本上不投了。

因为现在和两三年前整个的政策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所有的非持牌机构的金融活动,未来的生存空间在可见的3-5年内会被大大地压缩,对于持牌金融机构的投资需要的资金体量又很大,也不适合早期投资机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于这类国内模式类的项目暂时就不投了,对于技术类的和模式出海复制这一部分我们还在关注,但是投资的节奏和速度肯定会大大放慢,会更谨慎。

记者:您曾说“无币区块链才是行业的唯一选择”,这句话如何理解?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