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湾区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如何推进?
2019年是全面推进实施大湾区各项目标任务的“建设年”。近日,经大湾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大湾区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实施。
融入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科创平台、“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球油气贸易中心、金融港湾、现代物流体系、数字湾区、未来社区、智慧海洋、生态海岸带建设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将引领浙江省大湾区建设在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这些工程何以体现标志性?工程如何推进?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湾区建设标志性工程坚持对标国际领先水平、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将建设成为新理念、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试验田”和“新标杆”。
湾区发展新模式
“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融合创新,加快大湾区金融科技的迭代发展及其新金融的衍生壮大。”
“大湾区率先全面开展5G商用、完成IPv6网络改造并实现规模部署,三网融合全面推广。”
“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试验装置……”
翻阅方案,新技术、新模式随处可见。“浙江大湾区的规划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化世界级的大湾区。这个‘世界级’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为支撑,探索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构建湾区发展新模式。
以城市大脑为重点的“数字湾区”建设工程为例,其目标思路明确提出,力争到2022年,大湾区率先全面开展5G商用、完成IPv6网络改造并实现规模部署,三网融合全面推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80%,光纤宽带用户率超过93%,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超过60Tbps。率先建成杭州城区一体覆盖的“城市大脑”,基本建成“数字湾区”。
“创新是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湾区最重要的竞争力。”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在当前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浙江谋划大湾区建设要紧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谋划的大湾区十大标志性工程,适应浙江转型升级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新要求,加快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创新发展,加快智慧型社会建设及其治理体系现代化,打造新一轮科技创新高地,助推浙江现代化建设。
未来,浙江省大湾区将成为国内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先行地和试验田。
经济转型新动能
标志性工程将成为浙江省拉动先进智造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的重要引擎。一批新动能等相关领域工程抢眼,尤其是以集聚高端产业为重点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工程。
根据方案,浙江省将聚焦数字经济关键领域等高端产业,推进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着力打造浙江省重量级未来产业集群高地、标志性项目承载高地、领军型企业培育高地、创新资源要素集聚高地、产城融合发展引领高地。
眼下,大湾区是浙江生产力的重大布局,目标是打造成为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刚刚开工的万向创新聚能城与这一大势不谋而合,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聚能城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新能源乘用车、国际金融科技社区、智慧城市CBD社区、研究院等10余个重点建设项目,将实现“实体+数字”的深度融合。面向未来科技,万向创新聚能城以浙江大湾区建设为依托,将建成全球一流的宜业宜科融合体,引领社会生产新革命。
科创走廊和产业新区的布局,也将充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三大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为重点的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工程,主要依托三大科创走廊的纽带和平台优势,加大重大基础性、原创性研究的投入,补齐科创短板,强化区域协同创新。
今年,浙江省将全力推动之江实验室建设,争创国家实验室;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试验装置;推进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西湖大学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施重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做强宁波材料所、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达摩院。
上一篇:大湾区第一通5G电话在黄埔拨出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