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特区学成于“施”
问“计”特区学成于“施”
哈尔滨挂职干部真学快干让“经验”落地
□本报记者井洋韩丽平
深圳,哈尔滨。一南一北两座城市,因区域对口合作的国家战略而紧紧牵手。
2018年10月23日,哈尔滨市第二批挂职干部抵达深圳,开始为期半年的挂职学习,这一天,也是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的日子。站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新起点上,8名来自哈市区县(市)的党政一把手,以“学徒工”的心态,学习深圳理念、拷贝深圳经验。第二批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书记、哈尔滨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铁立说:“挂职以来,我们立足当好‘驻深大使’,以把握着力点、找准突破口、寻求融合度为主要任务,按照市委‘当好窗口、搭好平台、系牢纽带’的要求,对标深圳,融入深圳,聚焦成果落地。”
如今,挂职即将结束,一个又一个合作项目“瓜熟蒂落”,更重要的是特区思想解放的火种经过“驻深大使”们传递,正点燃哈尔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一项项制度创新成果正在转化为“冰城实践”落地开花。
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不打烊”
“深圳直接瞄准与国际化接轨,向新加坡、香港等一流营商环境城市看齐,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对这一点,挂职干部感触最深、震动最大。初到深圳的第一个月内,8名挂职干部将目光聚焦到了深圳市分布各区的企业服务中心上。对照深圳模式,边学边行动,各区县(市)打造企业服务中心升级版的工作快马加鞭。
哈尔滨新区秀月街128号,“企业综合服务大厅”8个蓝色大字格外显眼。从选址、装修、功能分区,到2018年12月8日正式投用,只用了15天时间。“这个服务大厅是我们主动对照深圳模式,转变服务理念,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打造的具有新区特色为企服务的窗口和平台。”哈尔滨高新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王伟燕说,哈尔滨新区全新打造的企业服务中心依托原有的孵化器管理公司,改变了以往物业式的单一服务,转为管家式、保姆式全方位为企业服务,搭建政与企、企与企建立新联系的有效桥梁。
企业服务大厅负责人李栋刚刚陪同一位来自大连的客商办理完业务,感慨地说:“过去是坐在办公室里等企业上门提需求,再帮助解决问题;现在要主动上门了解企业诉求,跟踪服务。一静一动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效果。”对标深圳,升级版的企业服务中心倒逼员工提高素质、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本领。李栋说,企业服务中心成立后,跟思想观念一起变化的还有工作节奏、为企服务“不打烊”的工作热情。
中心运营以来,打破原有用人机制,倡导“谁服务,企业选”,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服务质量由服务对象评议、评议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截至目前,中心组织了三场企业现场会,现场提问题,现场解答,由企业给服务人员评分,三次得分最高的作为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带头为企业服务。同时,企业服务中心还创新建立了企业服务图谱,用“大数据”详细掌握企业信息、了解企业动态。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科技创新城创新创业广场区域内员工通勤曾是多家企业共同的难题。“为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2月初,工作人员挨家企业上门走访,了解每个人的乘车需求、上车站点。”王伟燕说,3月11日,园区就开通了3条通勤线路,目前通勤车线路已增加至6条。
巧用“看不见的手”释放市场大活力
“深圳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能够市场机制解决的,就交给市场,政府很少去干预。”深圳的小政府大服务,特别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做法,也令多位“驻深大使”深受启发。
在罗湖区挂职的方正县委书记张建华说:“比如深圳每年都举办各种国际国内大型展会,都是行业协会或商会牵头,而且越办越好。政府既不需要拿钱,也不用亲自操盘,省钱又省心。与之相比,我们在工作上计划经济的痕迹还很多,推动工作习惯于选典型、定项目、分资金,习惯于政府包打天下的传统路径。”
“既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也要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功能。只有把政府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有机协同起来,构建起完善、闭合的产业生态圈,才能将为企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在福田区挂职的道里区委副书记、区长肖彬说。道里区正紧锣密鼓加大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招引力度,变以往招单个项目为招整个产业链条,通过商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引入打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
上一篇:创新金融合作 促进贸易发展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