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银行将给金融业带来“蝴蝶效应”
3月27日,香港引入了虚拟银行交易机制,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首批向Livi VB Limited:中银香港(控股)、京东数科技及怡和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SC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渣打银行(香港)、电讯盈科、香港电讯及携程金融成立的合资公司,众安虚拟金融有限公司这3家机构授予虚拟银行牌照。引入虚拟银行是香港迈向智慧银行新纪元的关键举措,亦是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优势的一个里程碑。虚拟银行这一新成员的到来,极有可能会强烈冲击乃至重塑整个银行业,导致一场深刻的银行业变革。
虚拟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
所谓虚拟银行,是指利用虚拟信息处理技术所创建的三维电子化银行。具体讲,虚拟银行依托网络空间,运用三维立体空间概念进行设计,组成逼真的银行大楼、银行营业大厅、银行服务大厅、银行办公业务房间和走廊通路等,让客户在网上具有亲临真实银行的感觉,且有很高的服务质量。也泛指透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的电子传送渠道而非实体分行提供零售银行服务的银行,其不设实体网点只依靠网络或手机提供银行服务,普遍针对个人及中小企业客户。
虚拟银行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不同于传统银行的新经营模式,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融入金融创新中,以新技术重构业务流程、驱动产品研发、增强风控能力及改善客户体验,重塑之前难以改变的资产组织、风险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等状态,形成新的经营优势。
与传统银行相比,虚拟银行不同之处在于:一是管理思维差异,传统银行强调稳健增长,在既定KPI目标下开展标准化、流水化的业务经营;虚拟银行强调创新突破,打造差异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模式。二是科技驱动方式差异,传统银行的金融科技应用是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循序渐进,虚拟银行可能会追求新技术的快速迭代,以产品为导向,科技直接驱动业务,不断推陈出新,科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带来营收增长。三是客户服务差异,传统银行注重利用自有的成熟产品体系,服务既有的客户群,虚拟银行注重围绕客户和市场不断打造差异化的产品体系,追求客户的极致体验,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和品质。
虚拟银行经营者必须有很强的金融科技能力
虚拟银行建立在金融科技的运用及创新基础上,能够通过互联网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全部银行服务,这要求经营者必须有很强的金融科技能力(包括大数据分析、eKYC、人工智能等的全部金融科技能力)。首先要完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有关技术标准和统一操作规范。再是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进行风险定价,无论是小额或者大额的产品都能够灵活覆盖,更快地更新迭代,以服务更多客户群提升用户体验,并降低金融产品成本。虚拟银行特别注重以金融科技推动金融创新,目的是让更优质的银行服务在科技助力下触手可及,这对经营者的金融科技能力是长期的挑战。
虚拟银行有助于促进普及的金融服务
虚拟银行能提供小额贷款、外汇和支付服务,主要从事零售业务,涵盖大量的零售客户(一般以零售客户为服务对象),当中包括中小型企业,可以补充当前银行业的不足,满足来自被忽略群体的需求(尤其是低收入者的需求),有助于促进普及的金融服务。所以虚拟银行在提供银行服务时,应在促进普及金融方面扮演积极角色,致力于照顾其目标客户的需要(为顾及个人或中小企业客户的需要,不应设立最低户口结余要求或征收低户口结余收费,这有助于虚拟银行的运营者扩大客户群基础和充分发掘市场潜力),为难以从传统银行处获得信贷的个人或机构提供另一种选择。随着虚拟银行的发展和完善,人们向银行金融业零售业领域发展业务将成为一大趋势,普及金融的成果也将更明显。另外,虚拟银行在安全性上,将会应用区块链技术,以保障客户资料不容易被修改。
虚拟银行可能带来新的业务竞争
银行业是一个竞争相对充分的市场,与传统银行相比,虚拟银行在获客、服务渠道、风控模式及服务成本等方面有不可否认的优势。
从虚拟银行的获客手段看,虽无存量客户,但可以基于金融服务痛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发展新客户较为容易(凭借简便的手续及有竞争力的利率和费用,能吸引数量众多的难以获得信贷的个人或中小企业,快速扩大业务规模,长此以往或还能吸引传统银行的大型客户);从其服务渠道看,是完全基于互联网(不同于传统银行的大量线下网点布局),利用互联网跨越时空限制抵达各类场景,服务终端客户,提升了服务效率;从其风控模式看,主要基于大数据风控和反欺诈手段,不同于传统银行以人工审批、抵质押等风险缓释措施,在大规模高并发的互联网场景下具有巨大优势;从其服务成本看,主要依靠互联网平台展业,避免了传统银行大量线下资源布局的成本,互联网端的边际服务成本大大缩减。拥有以上优势的虚拟银行,很可能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和能力,改善用户体验,降低经营成本,减少金融风险。虚拟银行可能由此带来新的业务竞争,并成为金融市场上强有力的新挑战者。
虚拟银行要在金融防风险的总思路下运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