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挖矿利益链大地震 发改委列其为淘汰产业
比特币挖矿利益链大地震 发改委列其为淘汰产业
■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当一条处于灰色地带的虚拟产业链,被发改委盯上列为淘汰之列的时候,那些曾高举高打亿万资金蜂拥进入比特币挖矿生意的投资者们,开始傻眼了。
“去年上半年,我和几个合伙人一起筹集了15亿资金,从甘肃、四川等地收购了50亿度电,准备卖给那些比特币挖矿机构。但是比特币价格从去年到现在一路下跌,前段时间数字货币行情回升,不过我们屯电的资金成本还是很高的。如果这次发改委真的将比特币挖矿列为淘汰行业,那我们就亏大了。”4月9日,上海一位从事数字货币挖矿的商人夏杰(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在这份意见稿中,《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发改委特别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并正式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在淘汰类产业项下指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生产过程)、超过生态承载力的旅游活动和药材等林产品采集等产业包括在内。
风雨飘摇的产业链
发改委在这份意见稿中指出,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19年4月8日至2019年5月7日。而这也意味着,一旦这份意见稿成稿发布且比特币挖矿被列为淘汰产业,那么高达百亿规模的数字货币挖矿上下游产业链都将陷入巨大的震动中,而如夏杰这样的投资人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已。
“另外还包含如嘉楠耘智、比特大陆、亿邦国际为代表的矿机生产制造商、数量庞大的专业矿工、一些偏远地区的矿场等等。”对此,数字货币市场分析师王恒4月10日指出。
对于这份意见稿,发改委也指出,本次修订的导向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顺应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大力破除无效供给。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所谓“比特币挖矿”,就是人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特定运算,以获取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过程。这些人,也就是所谓的矿工,用计算机的运算来进行“记账”,以维持比特币这一系统的运行,而比特币就是对于他们这一维护工作的奖赏。但 “记账”的权利是需要各方来“抢”的,也就是说,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算力”)越强,获得“记账”奖励的概率就越高。这也就为挖矿产业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由此比特币挖矿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芯片设计制造、矿机生产销售、矿池和矿场运维,屯电商人、交易所平台上线、各类投资者进场参与数字货币买卖炒作。
这条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众多。
“过去用普通个人电脑就能轻松挖矿,但随着参与其中的人越来越多,用普通计算机挖到虚拟货币的概率越来越小。很快,专门为挖矿而生的计算机横空出世,这些矿机是专为挖矿而设计,目前根据底层区块链的加密算法而研发的asic芯片矿机在市场中处于主流地位。为了提高挖矿效率,矿工们开始把一堆矿机集中到一起来挖矿,这就是矿场。矿场主一般需要支出矿机维护费用、场地租赁费用和电费支出,而国内矿场一般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地,因为这些地方的电费更加便宜。此外,有的个人没钱建矿场,怎么办?又一种新模式出现了,有人通过技术协议将地理位置上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矿机的算力合并,整合区块链网络中的零散算力进行挖矿,收益共享,并收取一定托管费用。”4月10日,一位已经转行的“矿主”小梁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数字货币会否被借机炒作
事实上,国家对于虚拟货币交易的打击以及对衍生产业链的监管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此次发改委要淘汰这一“新兴产业”,也是响应之前对于虚拟货币的监管要求。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