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保费增长却饱受盈利之痛,健康险企蓝海瞄准生态融合

2019-04-13 06:1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图片来源:全景图片)经济观察网记者史凯 “一位被诊断为肺腺癌的城市打工者,在使用了靶向药以后取得了非常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史凯 “一位被诊断为肺腺癌的城市打工者,在使用了靶向药以后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病情得以稳定。而这位患者通过只花费几百元钱购买的互联网健康险产品,获得了34万元的医疗费用赔付,目前患者对药品有了抗体,险企又支持其换新的药物。”

4月8日,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健博会)在武汉举办,业界嘉宾在“互联网+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上探讨商业健康险面临的现状与发展时,分享了这一商业健康险的赔付案例。

对于如此高的赔付率,现场有人对商业健康险企业的盈利状况不禁表示担忧。

近年来,国内健康险保费收入逐年增长,2018年互联网健康险的规模保费达122.9亿元,同比增长108.3%。泰康在线、众安保险等主打健康险产品的国内多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均持续增长。泰康在线2016-2018年原保费收入分别为6.7亿元左右、16.56亿元、29.53亿元,2018年同比增长70%。

但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在保费逐年增长的同时,泰康在线2017年净亏损达1.9亿元,较2016年亏损额同比增长126%,经营性现金流一度出现负数;2018年第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3.7亿元,净亏损0.7亿元。

众安保险3月25日发布的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全年保费收入112.6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138.2%;人均持有保单数量达15.8份,同比增长25%;人均保费贡献达28元,同比增长103%。但整体净亏损17.967亿元。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2018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专业健康险公司2018年均陷亏损。其中,新设立的瑞华健康全年净亏损1.24亿元;复星联合健康、昆仑健康分别亏损0.92亿元、7.4亿元。

保费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盈利成为摆在国内险企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盈利难同时机会也大

商业健康保险是由商业保险机构对因健康原因和医疗行为导致的损失赔付保险金的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及相关的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等。由投保人自愿投保,个人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明显加速与不断深入,原有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医药方面一些利益机制的变化,使得社会对于商业健康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推动商业健康险发展驶入快车道。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自2012年以来一直保持30-40%的同比增速;占人身险比重的增速从2011年的7.12%增长至2018年的20%。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布局健康险产品,涉足这一蓝海市场。

2018年1-5月全国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近2450亿元,同比增长9.32%;2013-2017年中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0.6%。2018年健康险全行业原保费收入达5445亿(剔除短期储蓄型产品),高于其他险种。泰康在线、众安保险、安心财产、易安财产4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原保费规模共高达59.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9%。

但记者注意到,保费持续增长的同时,国内健康险赔付率也较高。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超过100家保险公司开办了商业健康险业务。据不完全统计,在经营健康险的保险公司中,80%以上的公司赔付率超过80%,其中40%左右的公司赔付率超过100%,个别公司甚至高达200%。加上代理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经营成本,以及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寿险公司和产险公司各类创新产品的冲击,导致盈利状况不佳,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与此同时,众安保险年度业绩称,亏损原因是受承保、投资收益、科技输出拖累等因素造成。

在企业面对保费增长但盈利困难的难言之痛时,国内商业健康险市场正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机会。

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泰康在线CEO刘大为在“互联网+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来看,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其他国家先进保险市场曾经的发展路径一样,中国的人身险特别是寿险有增速下降的趋势,而健康险特别是互联网健康险,却持续处于高速增长的趋势。

“国内商业健康险近年来的增长以及2018年保费高达5000亿元以上,但并不等于目前消费者有了足够的保障。”在刘大为看来,事实上,2017年商保赔付支出1744亿,而整个医疗卫生花费大概是5万多亿,其中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约15000亿,占整体的30%左右,这与商保赔付支出的1744亿有巨大的差异,而这恰恰是商业健康险市场的机会。

在场的业界学界专家一致认为,目前中国的保险业特别是健康保险业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在渗透的深度、密度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商业健康险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