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首批197个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发布 备案登记制度有助于
有效监管区块链还需要引入区块链技术作为工具,提升监管能力。对区块链进行监管需要打破传统,采取一些新型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以链治链”。唯有运用技术治理的方式,才能有效应对新兴技术的风险与挑战。
近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第一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共197个。梳理发现,获得首批备案编号的不仅有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公司,也有浙商银行、微众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平安壹钱包、联动优势等支付机构。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发布第一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的公告,2019年2月15日《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备案审核工作。根据《管理规定》要求,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对外提供服务的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显著位置标明其备案编号。备案仅是对主体区块链信息服务相关情况的登记,不代表对其机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对于境内首批197个区块链信息服务通过备案,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东表示,备案制度得到真正施行,振奋了行业信心。
此前,尤其是在2017年,区块链市场鱼龙混杂,ICO(代币发行融资)市场风险突出,其中一些技术能力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技术的投机分子,假借区块链名义,实际上从事涉嫌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委公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表示要封禁境内的ICO活动,并采取措施关停了境内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
“但是基于区块链的创新不应当被禁止,区块链技术及相关服务需要在合规的前提下创新发展。”杨东说,备案登记制度的施行,有利于区块链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对监管部门而言,通过备案登记制度,可以对当前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掌握行业最新情况,及时调整服务监管举措,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更好发挥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
经记者梳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不少体现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以通过备案的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为例,平台采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是运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开发的专门用于办理应收款的签发、承兑、保兑、支付、质押、兑付等业务,记录应收款状态的交易处理系统和技术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企业沉淀应收账款转换为安全、便捷的电子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实现交易流通,盘活了原本流动性较差的应收账款资产,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成员单位、上下游企业等提供拓展了创新型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减少外部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推动企业构建了供应链“自金融”生态。
联动优势“供应链金融平台”也在首批197个备案名单之列,该平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开发,通过数字凭证贯通供应链条,将信用渗透至多级中小规模供应商,降低融资成本。其中,数字凭证可自由拆分、流转、融资,提高流通和融资灵活度。该系统已于2019年初上线,与光大银行青岛分行合作,为海联金汇及其供应商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腾讯区块链也加大在供应链金融场景的探索,去年腾讯携手联易融推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致力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助力普惠金融。除此以外,截至目前,腾讯区块链已经落地电子发票、医疗、物流信息、法务存证、游戏等场景。
电子发票方面,去年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主导深圳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落地,由腾讯区块链提供底层技术支撑。目前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行业和企业范围,在金融保险、零售商超、酒店餐饮、交通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区块链电子发票具有“分布式”存储、可追溯、不可篡改的优势,通过“资金流、发票流”二流合一达到按需供票,实现了“交易即可开票”。基于广大纳税人的实际需求,深圳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利用技术手段革新发票管理流程,不需购买任何专用硬件设备和专业设备,只需使用手机或普通连通互联网的计算机即可实现开票。对于消费者而言,手机自助开票,免去向商家索票的烦恼。截至3月18日,深圳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接入商户已经超过千家,开票数量突破百万张,开票金额已突破13.3亿元。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