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开放的P2P协议和区块链市场如何使内容创作货币化和民主化

2019-04-08 10:01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YouTube创建于十多年前,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基于内容创造者和自助出版商提供的流媒体视

YouTube创建于十多年前,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基于内容创造者和自助出版商提供的流媒体视频内容,YouTube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百万富翁名人的巨型平台,从教育视频到怪异的病毒流行趋势无所不包。

毫无疑问,YouTube的崛起得益于互联网时代内容制作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更广泛的受众和创作者群体。然而,YouTube和当代社交媒体的许多方面都没有达到“开放和去中心化的网络”的最高标准。“开放和去中心化的网络”曾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最引人注目的愿景。

随着谷歌在2018年的广告政策的实施,审查和去货币化在YouTube上越来越普遍,导致创作者和这个庞大平台之间的摩擦不断升温。一度是开放和自由创作的新鲜事物,如今已演变为不公平的收入做法、中央平台的更多控制和更严格的内容审批程序。

YouTube目前的趋势也不仅仅局限于视频流媒体平台。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也普遍存在内容审查,因为它们收紧了对有争议内容的控制,消除了开放和自由互联网最强大的元素之一。

绕过数字时代的集中控制目前正在区块链上进行,BitTorrent等广受欢迎的开放协议也一直是重点。BitTorrent从根本上改变了文件共享,并使YouTube和Netflix具备了现代流媒体能力。Simon Morris详细介绍了BitTorrent的影响:

“BitTorrent之所以重要,根本原因在于其非凡的韧性——尽管它对传媒业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颠覆性影响,而且它似乎还催生了大量非法活动,但事实证明,BitTorrent的活力令人难以置信。因此,或许Bram在BitTorrent上的最高成就,正是证明了一种全球去中心化的、完全不受审查的网络的概念,这种网络正是中本聪在构思比特币时所想到的。”

去中心化的弹性对于打破规则而不用担心审查是至关重要的,而支持区块链的市场为构建这样一个内容分发基础设施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案例。

技术栈无疑正在向开源协议过渡。再加上区块链本身具有的去中心化能力,新一代内容分发和货币化的深刻机遇变得显而易见。

开放市场和P2P内容分发正在兴起

开放市场大多被归入加密货币领域,在这里,它们迎合了本地支付机制、P2P传输和完全开源的协议,而这些协议只受社区的一致规则控制。它们建立在开放的P2P协议之上,就像BitTorrent一样,能够重新定义整个内容分发和创建的世代。

围绕IPFS(潜在的BitTorrent替代品)的炒作是真实存在的,它作为Filecoin基础的存在,为网站上的弹性内容分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P2P内容交付的前景正迅速受到市场和内容平台的关注。

像Bisq这样的开放P2P交易所,由于其去中心化、私有、非托管的加密和法定交易所,赢得了比特币核心支持者的青睐。其他开放的市场,如OpenSea和RareBits,已经成为交换数字收藏品和没有中介的不可替代币的温床。

然而,在社交媒体和内容创作中,去中心化区块链的巨大影响将体现在哪里?抵制审查的Peepeth(区块链版的推特)未能在以太坊上获得显著的吸引力,但其他一些解决方案为内容创建和货币化提供了新的范例。

克服YouTube等社交媒体巨头的巨大网络效应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不用说说服用户转向使用加密货币的基于区块链的P2P平台了。像LBRY这样的项目是这方面的先驱者,它是一个类似YouTube的开源免费内容平台,但无人控制——提供完全由内容创造者控制的货币化方法。

基于区块链,用户可以控制他们的内容,没有审查、租金提取或任意规则。整个平台是透明的,内容创作者可以保留他们百分之百的收入,他们的视频、播客或其他内容都是通过微支付的方式盈利的,这些微支付是基于用户的每次下载或每次流的观看量。

像LBRY这样的概念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为YouTube及其商业模式提供了合法的挑战者。或许顺便提一句,对广告模式的关注,让YouTube太容易受到广告商和赞助商的影响,他们对争议内容的构成采取了强硬立场。此外,许多规模较小的内容创造者不断被甩在后面,他们面临着获得YouTube合作伙伴项目资格的严格要求,如果没有更好的盈利渠道,他们就无法维持自己的内容。

YouTuber(在YouTube上发布内容的主播)通常只从围绕他们的频道建立业务中赚大钱,而不是仅仅从他们的受众规模和相应的广告收入中赚钱。微支付可以带来一个新的价值创造生态系统,长期以来,传统支付渠道的高交易成本和平台本身的高额抽成一直阻碍着这一生态系统的发展。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