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与人工智能的一段风流暧昧史
编译:廖荣凡、夏雅薇
曾几何时,20世纪的80年代,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叫硅谷。
很多美妙的事情在硅谷发生,很多人挣了大钱。这一切都和计算机的奇迹有关,计算机几乎变革了所有事物。
计算机当中有很多应用程序,它们完全改进了我们的工作娱乐方式,也不断改变我们沟通、购物和使用银行系统的方式。
但那时电脑十分笨重,运行慢而且价格昂贵,除非计算机的速度再快上几个量级,价格再便宜几个量级,很多事情都不可能发生。
摩尔定律奏效:赚钱的机会触手可及
然而根据摩尔定律,在1970年的十年里,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
如果这个定律站得住脚,那未来必将是很美好的。这些应用会逐渐向那些有需求的市场打开,赚钱的机会触手可及。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很明显摩尔定律奏效了。
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快,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化速度很快以至于每年必须升级换代以跟上计算速度的提高。
每一代新CPU都明显比上一代快,每一代新软件都明显比上一代慢而且功能更强大。
总的来说,通过定期升级新的硬件,软件似乎同样快速(或更快)地运行,进而提供越来越多的功能。
这都得益于时钟速度的提升(1990年初开始有33Mhz,到了2000年有超过1Ghz的时钟可用了),对于利用提升的计算能力没有什么可多说的,在新电脑上所有操作都会更快。
GPU加温芯片市场
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处理器:图像处理器(GPU)诞生了,这种处理器一定程度上和常规的CPU不同。
GPU芯片可以多核并行工作优化3D渲染性能。
最初它们作为额外的加速器(3dfx voodoo)出售,但很快就被集成到了常规显卡(Nvidia - Riva TNT)中。
游戏的视觉效果开始变得更好,运行也更加流畅,硅谷大亨们再次把更多的“硅”卖给了千家万户。
90年代后期(左)和20年后(右)的计算机内部视图,它们的大小和组件相似,但后者可能要强大几千倍。
到了2000年初,情况开始有所不同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很多人损失惨重。此外,提高时钟速率的黄金策略遇到了主要的障碍:为了提高转换速率,电路必须保持相对较高的工作电压。
这样一来芯片的温度一下就上去了,后面计算速度的提升受限于芯片的散热能力。为了把游戏玩下去,CPU制造商开始增加芯片中处理器的数量。
这时很多软件就要重新编程才能利用并行机制的优势,新一代的处理器不再以速度取胜,但更糟糕的是,大多数计算机应用也并不需要变得更快了。
大部分软件堆栈协议已经成熟,应用程序已经固化,人们不再每年需要新的CPU或2倍更多的内存。
大多数办公室工作都可以在35$的树莓派上完成。甚至游戏行业也因大量的游戏机而饱和了。这些游戏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前期投资从游戏里隐藏的费用中收回。
游戏机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便利,简单的界面和满意的体验。对硅谷来说需求增长放缓是一个大问题。
智能手机的发明带来了转机
虽然PC市场增长明显放缓,但这一类新产品正在蓬勃发展,2007年至今推出的各种型号的iPhone把发展不断推向高潮。
对于智能手机,发展迭代并不是主要关注CPU速度,而是关注功耗(电池寿命)和传感器/屏幕的质量。
在过去的10年中,相机和屏幕确实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除了一个关键的公司—苹果之外,硅谷大亨并没有获得多少新的收入。
相反,硅谷专注于软件方面的工作,成立服务性公司,如Uber,Netflix和其他利用手机平台的应用程序。
但从一开始所有人就知道,智能手机的革新不会一直火下去。
事实上,到2018年,大多数人意识到他们不需要每两年购买一台价值1000美元的新智能手机,就像早前PC电脑的境况的一样,旧型号对大多数的应用来说都还不错。
这导致苹果股票在2018年秋季受到重创,使该公司估值回到远低于1万亿$。
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重新点燃市场
随着各种市场枯竭,硅谷需要一些新事物:与90年代PC革命影响力一样大的事物;能够实现全新功能颠覆现有产业格局的事物;能重新点燃硅谷需要在数量级上提升算力的事物。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