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五项要点,升职的日子离你不再遥远
要想升职,就要注意这五项:“努力不是升职的关键”、“理解规则最重要”、“KPI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跟对公司发展形势很重要”、“跟对人特别重要”。
01努力不是升职的关键烧刀子的职业生涯很特殊,是少数跨界、跨行做得都还不错的人。
从2C的互联网行业,到2B的IT行业,从2C的营销,到2B的销售,从顶级团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后又到一线的互联网大公司,每一份经历的战绩都还算突出,也获了不错的晋升机会。
但我是心灵出过海的人,还是适合自己创业,呆不住,最终的归宿还是创业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互联网行业与IT行业还是有区别的,像国内的BAT、头条、网易、新浪等企业,国外的google、facebook、亚马逊、snapchat等这些企业都可以说是互联网行业,而像国外的IBM、微软、甲骨文、SAP、salesforce,国内的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神舟数码这样的集成商等其实是IT行业,前者大多是直接2C的,后者多是2B的。
不同的经历其实有利有弊,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30岁之前尽量要做加法,因为得给自己的职业规划积累更多的数据,再判断自己真正的职业定位。
这些经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老板、不同的岗位上对人的不同要求,也磨砺了我足够的宽度和一些领域的深度,我经常哲学也扯一些,商业也会扯一些,2C会扯一些,2B也会扯一些。
「比2C更懂2B,比2B更懂2C」,这倒成了我一个重要的标签,加上也在不断地加深这2个方向的深度,我获得了很多好的机会。
很少人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做2B的人,2C的企业很难接受。
同样,对2C的人也是,因为形成的思维模式太不一样,而每一份经历我都有办法进入,而且能以很快的速度干好。不是因为我比别人聪明,而是能找到这个行业的规律,也就是子桓讲的顺其(规律)自然,所以一切自然而然。
很多人说1万小时定律是成为专家的法则,这句话其实是很片面的。
就像我们从小铭记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他们没讲,“没有那1%的灵感,99%将丝毫不值钱”。
1万小时定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模式上的努力,如果有前人指路或者悟性很好,根本也不用1万小时,我见过最快的,只要1000小时,就是因为找到了规律。
02 理解规则是最重要的「规律」一词开始被大家用烂,但真正理解的不多。
这就像每年的热门创业项目,这几年一直在讲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会有很多人扑上去觉得自己能分一杯羹。创业的创业,炒币的炒币,最后真的是一地鸡毛,我很佩服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人。但可做的市场,不一定是你能做的,我们还是得正确的认识自己。
比如:人工智能就不是2000年时的门户互联网时代了,李想靠着做了个人网站,后来也发家致富了,确实是个屌丝逆裘的时代,而人工智能的不一样,它有三个关键词——算法、算力、数据。核心是算法,但最关键的却是数据,核心原因是靠人脑演绎出算法的效率实在是太低了,现在的算法都得用数据训练出来的。
数据都掌握在那几个大的互联网公司手里,真不是一般人有钱就能玩得动的。这是这个行业一个基本的规律,如果你不明白,吃相会很难看。
在职场上混,也是一样的,你不明白职场的规则,特别是你所在企业的规则,你的努力很可能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只会越来越艰难。
今天,我主要聊聊大公司的一些升职规则。
03 KPI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在职场里,KPI是最显性的数据考量指标,你完成了多少任务决定你拿钱多少,却不一定能决定你能否升职晋级。
一个百度的朋友前些日子找我聊天,说反思自己这几年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原因。
还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晋级考核中被刷下来了,而他的业绩完成的很漂亮。后来跳槽了,业绩完成得一般,却平步青云了,他和我说:他也成为了当年他讨厌的人。
我问:“怎么回事?”
他说:“跪舔领导呗。”
这是现实的,我其实很理解。一个企业,CEO要的是业绩,这没错,你做好业绩也没错,错就错在你在职场中的老板并不是CEO,而是你的直接领导,外企喜欢叫“line manager”。
他能决定你考核结果,从而影响你的晋级、升职、加薪,他也有他的老板。你太强太耀眼,说不定反而上不去,他也需要安全感,反倒不如提拔一个弱一些的。所以和他处理好关系、理解他的心思,真的很微妙。
有人会说,那企业里人人都to老板,效率岂不是很低。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