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 李元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全国春耕备耕生产从南向北陆续展开。不误农时、保质保量做好春耕备耕,是今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头阵和硬仗,是粮食丰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和保障。”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王召明表示,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呈现优质化、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但是农业供给体系总体上缺乏对需求的动态适应和反应能力,供给结构的调整升级滞后于消费结构升级。因此,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需要。
近年来,王召明带领企业员工踏遍了整个内蒙古的土地实地探访,并深入新疆、陕西、河北、北京等多地农村进行深入调研。王召明发现,大数据的应用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已经非常普遍,但在农牧业和生态建设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多。同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难题,如,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日趋紧迫、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薄弱、农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我国互联网发展正经历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变。相比于消费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互联网将为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史机遇和技术条件,对经济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在王召明看来,“互联网+农业”就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起点和转折点。“作为农业大国,我们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王召明表示,“互联网+农业”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重构农资商贸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的精确化生产和销售零库存,消除供需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同时,可以提升农业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打造农产品质量监督和追踪溯源体系。还可以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服务等全流程的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大融合。
那么如何促进产业互联网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为此,王召明建议:一是加强“互联网+农业”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健全立法统筹协调机制,强化产业互联网领域违法失信行为惩戒力度,营造安全开放包容诚信的网络环境。二是优化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布局规划,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受益”的建设模式,建立农村电信运营商服务补贴机制,加快电信“村村通”工程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设施升级换代。三是鼓励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骨干企业将服务对象和能力拓展到农业领域,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示范,遴选一批解决方案进行宣传推广。四是支持与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快递、仓储、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快捷有效的农产品运输查验机制,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创造条件。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