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行业分析:风口下的盛宴与泡沫
2月底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边缘计算概念忽然兴起。
中移动发布了《边缘计算白皮书》,联通和华为一起发布了Cube-Edge边缘云平台,浪潮信息及中兴通讯也都发布了适用于边缘计算的新型服务器产品。
会议一结束,边缘计算概念的躁动情绪就蔓延至资本市场,相关个股涨停不断。
云计算,雾计算,边缘计算;
电阻屏,电容屏,LCD,LED,OLED,柔性OLED;
深度学习,卷积云,神经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
去中心,密码学,区块链;
……
不知从何时起,A股里的名词越来越多,非专业领域投资者高呼隔行如隔山。
“来不及了,快上车!”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等你弄清楚就涨完了!”
……
一种名叫FOMO(Fear Of Missing Out,怕被剩下)的情绪悄悄地占据了您的内心,掌握了您的投资决策。
上一波因为FOMO上车的比特币韭菜们,据说被腰斩了两三次。
对于君临的读者们,我们不建议大家做盲目的跟风,但了解还是必要的,只有研究、熟悉、并掌握住了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在下一次风口中抓住机会。
世界从来不会亏待有准备的人。
本文,君临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为你将边缘计算分析得明明白白。
什么是边缘计算?
先看官方定义,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将边缘计算定义为:
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则对移动边缘计算这一概念界定如下:
移动边缘计算(MEC)是在离移动用户端更近的位置,即在无线接入网中提供IT与云计算服务的功能。
翻译成人话,就是在各个用户能连接至互联网的地方,建设分布式小型数据机房,作为传统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有效补充。
边缘计算是伴随5G建设逐渐火热起来的一个概念。
关于5G,数据量爆炸式增长是5G的显著特点之一。
Gartner预测,仅至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250亿的智能设备连接至互联网,产生50万亿GB的数据,靠当下的计算架构将难以为继。
当前的计算架构,是以用户的笔记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作为客户终端,客户机产生的数据需要返回到软件运营商的服务器进行存储和交互。
举个例子,现在你读的这篇文章——
a,首先是微信的服务器,将文章标题推送到你的手机;
b,你觉得标题有点意思,于是点击;
c,点击请求的数据返回至微信服务器,服务器做出响应,将文章内容传输至你的手机;
d,你开始浏览文章。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跟服务器频繁的打交道。
现在,大多数的服务器都是被托管至数据中心的,比如著名的“云上贵州”。
但是服务器集中托管的模式,也会存在问题,一个是距离太远导致的速度变慢;
另一个是安全性,如果一家数据中心宕机,就有可能会波及到大量的网页、APP和用户。
比如2019年3月3日,市占率40%以上的阿里云,凌晨发生大规模宕机。
事件导致华北区域多家互联网公司服务中断,程序员半夜起床加班在微博、朋友圈里吐槽。
刚刚我们已经说过,边缘计算就是要在尽可能靠近用户的位置建设分布式小型数据中心。
所谓分布式,与刚刚提到的将服务器集中托管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数据中心的集中式刚好相反。
如果将流量比作水,将数据中心比作水桶,集中式的数据中心必须做得更大才能装下更多的水。
但分布式架构下,每个数据中心小水桶的容量也许不大,但只要数量够多,也可以承载大体积的数据;
每个小水桶的储水压力,相对大水桶而言也小得多。
如果想拓展水桶储水量,多增加一个小水桶比扩建大水桶更为方便。
假设你要喝水,你是希望每个家里有一个水壶,随时储水,还是希望全市人民都跑去一个统一的水库取水呢?
道理显而易见。
云计算无疑是颠覆式的技术革命,但集中式架构的速度慢、瞬时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稳定性差,这些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尤其在5G海量数据迸发的应用场景下,有可能会更加严重。
你想想,5G来了,你家门前的路从国道换成了高速公路,路更宽更直,但车流量也不知不觉的翻了十倍、百倍。
总之,数据量比5G的承载能力增长的更快……
结果,你打开个网页、斗个地主,或者在股市追涨杀跌的时候,还是卡得就像10年前的双十一,5年前的12306。
您刚喜提了一辆无人驾驶车,准备开上高速试试新技术,录个小视频发发朋友圈。
孰不知,因为服务器离你太远,导致一个刹车不及时,追尾了。
流量过载下,服务器每时每刻都像是在经历着DDOS攻击,一不小心就页面暂时无法访问,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因此,当物联网、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数以亿计的低延迟、高可靠性计算需求产生的时候,集中式的云计算是很有可能力不从心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边缘计算的大显神通了!
另外,边缘计算的好处,除了高速度、低延迟、增强稳定性以外,还有一个经济效益的因素——降费用。
人们一提到5G,第一反应就是:以后的流量费不得上天?
“贵”就一个字。
别说普通人用不起,土豪也用不起啊。
举个例子,目前的流量使用大户,直播行业。
据多玩游戏论坛一用户称,在虎牙直播平台上看“不悔大神”直播,蓝光品质,5分钟,跑了4GB流量。
直播带宽费用有多贵?
虎牙直播公布18Q4财报,带宽成本为1.616亿元人民币,每月网费就得交上千万。
同属直播行业的熊猫TV,烧了3年半钱之后,官宣破产。
这么贵的成本,难怪直播行业普遍活得艰难。
但如果用了边缘计算,据业界专家透露,通过视频就近转码分发,带宽成本将可以下降30%以上。
低延时,高可靠,海量数据及时处理,降费用,这些种种优势使得边缘计算成为5G商用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
落实到应用场景,VR/AR、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都离不开边缘计算的支持。
谁将受益?
边缘计算产业链由三个环节组成:
电信设备商提供服务器设备,电信运营商进行机房与网络建设,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服务商共同运营。
本质上,边缘计算节点就是个小型数据机房。
这跟传统的IDC数据中心类似,同样是依靠服务器、网关设备、温控及动环监控等设备来实现功能。
差异在于,边缘计算的机房更小、更简单,其设备及技术要求也会不一样。
第一, 硬件方面。
传统IDC机房的服务器对静电、粉尘、电磁干扰等环境条件要求极高,而边缘计算服务器则需走出“温室”,能够抵抗户外极端环境。
目前,中兴通讯和浪潮信息已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分别发布适用边缘计算的服务器设备ES600S,NE5260M5,在服务器设备商中领先一步。
第二,软件方面。
目前这块主要由思科等国外巨头提供,如思科早已于2011年提出与边缘计算本质极为类似的雾计算概念并在北美及欧洲部分地区实现应用。
国内能够参与的还不多,类似产品主要有华为Liteos等。
第三,机房环境方面。
由于边缘计算的机房规模较小,温度控制、机房承重、抗震及电磁兼容性都无法达到传统IDC机房的建设标准。
因此,边缘计算机房将对温控及动态环境监控设备的需求大增。
A股上的相关公司包括:
佳力图——精密温控领域龙头,产品广泛用于云计算、数据机房领域。
英维克——精密温控龙头,在数据中心温控和新能源汽车空调领域持续发力。
创意信息——子公司邦讯信息是国内机房动环监控龙头。
机房建设、云计算相关概念、5G商用,这些利好对设备商,软件商,下游应用场景都有明显的催化效应,逻辑上比较硬,算是摆在明面上了。
接下来,我们再看两个业务转型类的受益者——运营商与他的小伙伴CDN。
运营商的转型机会?
自从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成为社交工具的主流,使用wifi流量打个语音或是视频电话越来越常见,传统的电话功能越发成了摆设。
你有没有感觉到,近两年来你接的最多的电话,就是:
“先生,您需要买房吗?”
“女士,您需要办理贷款吗?”
自从进入4G时代,运营商们花在基建上的钱并不少,但钱却越发收不上,彩信彩铃一个都卖不掉,还被抱怨流量费太贵了。
君不见,我国网友流量哗哗地用,运营商营收却是原地踏步五六年了。
那么,如何才能扭转这种颓势呢?
边缘计算是个机会。
4G云计算兴起的时候,大型IDC数据机房天高皇帝远,要么在云贵高原,要么在内蒙大草原,运营商想插手也没那个机会。
现在好了,边缘计算节点作为5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靠近终端用户,战场回归自家地盘。
这盘菜,运营商势必不会放过,这是他们从卖流量转回运营老本行的天赐良机。
因此,目前各家运营商对边缘计算业务磨刀霍霍,热情得很。
这从移动、联通、电信纷纷发布的业务白皮书上,可以清晰的看到。
但有一点,虽然运营商们在网络基础设施上的地位不可动摇,但在垂直应用领域,却是乏善可陈。
这么多年,除了移动一直坚持着鲜有人问津,不白送就没人用的咪咕业务,其他两家更是连这点经验都少有。
自己业务能力不行,那就找盟友,组队一起上。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