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冷链物流水平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严重不足,物流设施分布失衡,冷库大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严重短缺,全国公路冷藏车辆保有量低,尚不足美国、日本的1/2。易腐食品冷链运输率低,发达国家的易腐食品综合冷链流通率达85%以上,有些国家高达95%-98%,我国尚不足20%,为食品安全埋下严重隐患。相关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引起消费者热议,根据食安通食品安全查询系统汇总,2017年,国家和省级监管部门发布的食品抽检不合格信息共计10270条,涉及冷链物流等流通过程的不合格信息约占58%。
冷链物流落后引发的食品质量安全威胁亟需重视,为加快提升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一、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物流网络。一是从国家层面统筹建立食品物流主干公路网络,规划铁路、水运、航运、无人机等专用通道,在干线和主要支线建立集散和交易中心,实行制冷设施标准化配给。二是优化区域物流组织模式,细化运输环节分工,推动中小企业联盟合作,形成区域资源共享效应。以共建集散中心等方式,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和运输路线,提升企业营收能力和盈利水平。三是加强引导,加大食品冷链物流体系扶持力度,降低公路通行成本。四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产业体系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加强对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推进电子信息化进程。一是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鼓励企业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保鲜、预冷、冷藏运输、冷库制冷、节能、环保等技术和新材料,以及多温区冷藏车、集装箱、低温保温容器等标准化运载单元的研发,同时还要加强对新能源、轻量化等新车型的研发。二是大力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食品物流产业发展联盟,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的转化投产速度,保障产业硬件供给。三是强化冷链物流电子信息追溯平台建设,实行一货一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查询制度,完善信息备案、货物交接核查、风险评估、产品召回制度。四是强化两化融合发展智慧物流,支持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物流效率,增强信息安全。
三、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健全服务规范体系。一是建立健全食品物流标准体系,制订包括食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卫生部门、质量监管部门在内,覆盖物流过程全链条的强制性标准。二是细化对产品物流的分类指导,依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结合食品保藏原理、加工工艺学、微生物学等最新研究成果,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统领针对果蔬、速食、冻品等易腐食品的强制性标准制订工作,对特医食品、老年食品等新类别产品的物流开展前瞻性研究。三是构建冷链物流服务规范体系,制订冷藏车司机、冷库管理员等物流链主体人员的操作规范,实行严格的培训、考核和追责制度,减少不当操作。
四、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建设企业信用体系。一是提高运输车辆准入门槛。对物流车辆按用途实行分类注册管理,一车一证,健全车辆准入、审验、报废制度,杜绝运输乱象。二是建立食品物流评测机制,加快研究和制定冷藏车等冷链物流设施的温度监测装置、技术标准及检验测试方法,鼓励和带动装备性能测试、节能评价、软件测试等第三方评测和认证机构的发展。三是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冷链物流失信、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完善信用评级、动态预警和奖励机制,引导行业正向良性发展。四是构建高效信息披露和风险交流体系,建立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信息研判的权威发布渠道,鼓励和规范第三方民间风险交流平台建设,形成社会监督共治局面,让消费者在切实透明的信息中维护健康权益、增强消费信心。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