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DigiX极客校园大赛领航的AI远征
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是人才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共识。与之对应的解题思路有哪些?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产学一体化。
但是,来自工业界的利好,如何才能输送到校园这个更具活力和创造性的场景中,至今尚无公论。以扶持开发者为己任的华为“耀星计划”,最近就给出了自己的校园解法。
3月24日,华为正式启动了“耀星·校园开发者计划”,作为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联合华为终端云服务举办的DigiX极客校园大赛也在南京大学正式起航。
据了解,此次竞赛将从应用、硬件、算法三个维度,让华为终端云的智慧生态与学子们的创新能力无缝对接。与之伴随的,还有华为校园千帆行系列讲座等一系列扶持资源。
启动仪式的阵容也十分豪华。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少东、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以及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华为的相关领导、专家等多位大咖悉数到场,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于厂校结合的期待可见一斑。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
为什么一场高校级别的比赛,能一次性撬动这么多业内大咖?恐怕还要从校园开发者的尴尬环境说起。
作为关乎国家技术实力的“抢位赛”,人才培养如果从校园阶段就开始起步,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在斯坦福大学这样的创新前沿阵地,学院会与工业界密切合作,让学生在保持开放性探索的同时,也能够与工业界进行实际的结合。不过,这样厂校高度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毕竟还是少数。
在很多科技公司的扶植计划中,校园开发者往往都处在一个近乎失语的境地。
比如谷歌基于TensorFlow的“AI速成班”,终极目标是希望开发者付费在谷歌云计算服务上运行自己的程序。百度“燎原计划”的一系列福利,则主要向中小企业与资深开发者们开放。而微软AI Lab的扶植计划,也需要开发者掌握一定的基础数据操作、管理和开发的能力,才能够快速上手。
地处技术前沿的AI创新,对于校园开发者来说,就如同《阿丽塔》中少年们所向往的“天空城”,触目可及,中间却隔了一道遥远的“天堑”。
而“耀星·校园开发者计划”的出现,或许就是在暗夜中遥望灯塔的校园人,所渴求的那道光。
我们不妨借助首个中国高校开发者扶植计划,来尝试回答这个关键问题:科技公司与校园人才之间,究竟需要哪些步骤才能精准对接?
耀星·校园开发者计划:
一张通往天空城的“船票”
歌德曾经这样描写少年——向天空他追求最美的星辰,向地上他向往所有的欲望。
在AI的世界中,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校园开发者:在精神层面,他们代表着最为蓬勃、不受限的创新力量;而在现实层面,象牙塔中的他们又渴求着来自知识和商业等领域的各种资源。
在华为“耀星·校园开发者计划”中,DigiX极客校园大赛就通过两大赛事,帮助校园AI力量完成了一次理想与现实的对接。
算法精英大赛旨在激活校园顶尖高手的科研力量,推动机器算法下沉到具体场景中,运用人工智能解决现实问题。
另一个人工智能校园创新大赛,则着眼于软件应用和硬件两个领域,鼓励学子们结合个人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进行创新创造。
除了为大赛提供资金、算力和开发平台之外,华为“耀星校园开发者计划”的特殊之处在于,后续还计划通过培训、校园行、AI实习生、校园大使等多项活动,将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技术输送到校园之中,打造一个能够自由释放灵感和脑洞的创新沃土。
年轻的AI开发者们,将成为大学研究课题与产业实际问题之间的桥梁,解决工业界与学术界相脱节的问题。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