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让欧美老牌银行改变了啥?看中国蓝色二维码的全球路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文化的代名词,同时也是优秀商业电影模式的象征,以至于很多电影只要有好莱坞式的剧情、特效、制作团队,其定能有不错的口碑。好莱坞式的电影文化不断地影响着全球各地的市场,其技术和模式的输出间接地推动了电影行业的发展。
而移动支付则是中国创新技术的代名词,遥遥领先世界平均水平,那么中国的数字化移动支付能力应不应该对外开放?又该如何输出到国外呢?
3月14日,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拥有300年历史的英国老牌银行巴克莱宣布与支付宝达成协议:巴克莱旗下处理英国近半卡类交易的分公司Barclaycard,将帮助其覆盖的超11万英国商家逐步接入支付宝。
目前,支付宝及其合作伙伴已经服务全球超过10亿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非社交类APP。结合近年来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全球化上的布局,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一、Made in China的移动支付需要走出去
“五年内不带钱包全球游。”
如今Made in China的各类产品遍及世界各地,而同样源自中国的“移动支付”也需要面向全球。
移动支付走出去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于:能让国人出境游的消费感受,也能像在国内一样便利。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已与全球250多个金融机构建立合作,一方面为海外商家和用户提供在线收付款服务,另一方面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境外线下支付的服务,帮助国人“五年内实现不带钱包出境游”的目标。
从最初的电子钱包,到一站式数字生活平台,再到要让中国人可以不带钱包出门。当“你好”、“谢谢”、“支付宝”渐成全球商家必学的三句中文,由中国人出境游带出去的数字生活方式,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认同。
据今年1月尼尔森发布的《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境外旅游市场发展与趋势白皮书》显示,中国出境游客使用移动支付的交易笔数,占总交易笔数的32%,首次超过现金支付;近六成受访商户表示接入支付宝带来了客流和营业额的双增长。
二、全球银行业面临的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麦肯锡近期发布的《全球数字化银行的战略实践与启示》报告中指出:数字化变革的速度比预期的更快,如果银行不采取任何应对措施,到2025年,数字技术革命将给全球银行业ROE(净资产收益率),带来超过400个基点的冲击。
据麦肯锡预计:到2025年,全球银行业的五大零售业务(消费金融、按揭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零售支付和财富管理)中,有10%-40%的收入将面临威胁,并且20%到60%的利润将会消失。
全球数字化浪潮,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核心盈利点。传统银行如果不及时应对数字化大潮的变革,迎接它们的将会是“被淹没”!那么面对挑战,国外银行需要什么呢?
1、场景和能力。数字化能够帮助银行业提高业务能力、拓展业务场景。
麦肯锡数据显示,全球领先银行已投入税前利润的17-20%用于数字化银行的改造和金融科技银行的布局;摩根大通早在2012年起就向“构建数字银行”转型,每年投入近100亿美元,打造领先的数字化体验;花旗银行也在2012年提出了“移动优先(mobile first)”战略,到2017年更明确提出“打造数字银行”口号;同样是百年外资大行且更关注新兴市场的渣打银行,早在2011年就在中国以及其他地区推出了生活方式APP“Breeze Living”,似乎都效果不错。
然而真正完全有自主能力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银行少之又少,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闭门造车”式的自我摸索将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2、商用和规模化。数字化转型不是表面能力,需要实实在在的规模化商用落地。
美国传奇银行家、“Bank X.0”系列作者布莱特•金(Brett King)布莱特•金表示:“对银行而言,单纯的数字化不够,数字化必须成为银行的业务核心,才能助力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那些表面数字化的银行,将首先被淘汰。”
于是在此全球化数字浪潮背景下,在中国积累了15年数字技术应用经验、拥有全球10亿用户的支付宝,进入了全球老牌银行们的视野。
最近三年间,包括英国巴克莱银行、英国渣打银行、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美国摩根大通、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等欧美澳传统金融机构,都相继和支付宝结成了合作伙伴。摩根大通商业服务公司的产品和战略主管帕布罗•西蒙内(Pablo Simone)表示:“与支付宝的合作将创造机会,让来美国的中国游客能够以他们熟悉的方式进行交易。”
3、触达率和转化率。中国人出境游浪潮带来的巨大吸引力,让日本也想做无现金社会。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