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华:城市经济如何支撑快速城市化
城市经济如何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强力支撑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这是符合中国当前发展转型阶段的关注课题。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我国去年GDP总量超过90万亿,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达到30%,经济快速发展给城乡面貌、基础设施、制造能力、军事实力等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中国正在经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学界研究认为,站起来是由新中国建立解放初期的工业化铸就的,富起来是由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实现的,强起来则必将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从某种意义说,城市经济的集聚发展、财富创造对富起来功不可没。资料显示,解放初期,我们国家农村总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9%,1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人生活在城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农村人口都是中国人口的绝对主力,一直到1978年农村人口依然占总人口约82%。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提供了大量非农就业机会,大量人口离开家乡故土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扭转了农村人口增加趋势。基于最新数据,我国现有600多座城市,400多座是大中城市,其它是小城市,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中国用30年左右时间走完西方100多年历程,可以说创造了人类城市文明奇迹。
两组数据的比较,可以更深地认识到中国城市化的神速。2016年末,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率为:印度33.1%;意大利69.1%;德国75.5%;法国79.8%;美国81.8%;加拿大82%;英国82.8%;巴西85.9%;日本93.9%;俄罗斯73.9%;韩国82.4%,等。同期,我国城市化率排名前八城市:上海87.6%;北京86.5%;天津82.93%;广东69.2%;江苏67.7%;辽宁67.37%;浙江67%;福建63.6%。学者研究认为,由于山川河流大地等自然资源的天然构造,中国城镇化极限是65%。从某种意义上观察,中国城市化拓展空间变为受制约的有限资源,现在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新路,这是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逻辑选择。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当今世界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各类要素资源最集聚的平台,城市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城市成为经济高增长载体,成为财富聚集区,成为先富起来的人与年轻人追梦淘金的乐园。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城市化既强劲又脆弱,城市扩张很快,但质量低下,不仅过程充满了风险,城市现状也充满着巨大不确定性。
多维度观察我国城市化进程,是广大农村农业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材料、劳动力、新移民、大市场;快速工业化中的乡镇企业、农民企业家为发展了中低端制造业;市场化进程盘活不可再生土地资源,地产经济使城市财富效应飞速膨胀等。当下值得思考的难题是:城市经济如何支撑快速城市化,即用怎样的城市经济支撑快速城市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润州为例,30年前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现在已快速开发建设成为镇江主城区之一,主要靠的是房地产业、传统商贸服务业、中低端制造业。润州的商业设施面积人均超3平方米,远超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平方米标准,不少看上去大型豪华的商业店家经营困难,难以为续。
像润州这样在快速城市化中崛起的新兴城区,如何突破快速城市化所积累的后续生存发展问题?这就要破解城市经济难题,大力发展高质量城市经济。结合平时研究学习,在这里提供一些观察。
观察一:城市发展模式层级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长三角区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带来城市螺旋形发展层级提升的新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江浙皖大多数地区由传统农耕社会发生城市化变革并大步进入工业化社会,像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宁波等特大城市正在进入新工业化社会。长三角城市发展模式由单个城市自我“内生性成长”,发展到以小时计都市圈协同发展阶段,再发展到如今高铁时代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阶段。一路走来,长三角地区面对的问题是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转型升级艰难;协同度柔性不够,行政壁垒与本位利益制约整体发展;一体化程度较低,尤其是10年、20年前规划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成为“同城化”的短板瓶颈;城市经济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惯性中,普遍面临着转型升级、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巨大压力。
观察二:城市发展取决于新动能。正在孕育发生的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与人类社会生态的新机遇挑战。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物联万物、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物质生产方式、财富积累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由信息社会进入智能社会。人类社会形态由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智能社会,城市发展模式进入城市群协同发展阶段,城市群发展模式正在由原先工业化时代以制造业为主,转型升级为后工业化时代以知识与思想生产引领创新推动发展的新工业化时代。面对新全球化再平衡的世界竞争,城市及城市群在全球经济、金融、贸易、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配置集聚辐射的能级,主要取决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比如融入世界的互联互通网络、科技创新和知识产生能级、人才培养与集聚吸引力等。这些能动能赋能城市经济,是城市焕发活力与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