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供应链金融工作委员会开启4.0模式 破解中小企
中国网财经3月19日讯(记者 郭伟莹) 今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以下简称联盟)、金融壹账通宣布发起成立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供应链金融工作委员会,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落到实处。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表示,三方首次强强联合,将以供应链金融为突破口,为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打开融资新局面。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供应链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叶望春则表示,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突破口,而金融科技能有效变革传统供应链金融的难点、痛点,颠覆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委员会将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解决核心企业信用多层穿透难,中小银行风控弱,中小企融资流程长的问题,构建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从根本上破解链条长尾端的中小企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为中小银行打开超27万亿的供应链金融市场。
传统供应链金融存诸多难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但他们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 70%以上的科技创新,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
对比中小企业的融资,可谓天壤之别。中小企业贷款金额仅占银行贷款总额的24.67%,超40%中小企融资需求难,成本却是大型企业的1.5-2倍,审批时间动辄一两月,无法满足中小企灵活经营的需要。
中铁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健民也在会议上提出,对于企业而言,核心问题就在于金融机构缺少风控抓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追根溯源,又存在着不容回避的现实难题:由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体量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原因,银行面临风险高、成本高的现状,从而“不敢贷”、“不愿贷”。
为化解这一难题,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是围绕供应链条上的一家核心企业,通过管理其上下游的资金流、物流来为整条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授信。如此一来,供应链金融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将宽货币转化为宽信用,让银行敢贷、能贷、愿贷,从根本上变革了风险管理模式,为中小企业获得门槛较低、成本合理的融资开启了大门,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据统计,贸易应收账款、存货及预付账款规模合计近110万亿,具有庞大的融资需求。以应收账款为例, 2018年融资需求已超过13万亿。
但不容忽视的是,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诸多难题。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只有1万亿融资需求得以满足,且主要是大银行服务超大型核心企业的一级上游供应商,而处于供应链长尾端的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题,融资缺口近12万亿。
对于核心企业而言,一是上游企业融资贵,推升了采购成本;二是下游融资难,影响了回款,资金周转慢;三是上下游从采购到销售的信息传导需要3~6个月,难以及时掌控上游供货质量和下游销售情况,影响了整个供应链效率。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核心企业信用难以向二级以上的供应商传导,而下游经销融资仍旧依赖传统控货、抵押等模式。据统计,超6成以上二级以上供应商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资金压力大,周转慢。
对于银行而言,由于信用难穿透导致下游经销商的风控难题无法解决,大银行超九成的贷款给予一级上游供应商,几乎不覆盖多层级。银行也不愿为中下游企业提供服务,小银行则因无专业风控技术与系统,陷入不能贷的窘境。
金融科技颠覆传统供应链金融
针对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痛点,叶望春提出了新思路,即利用创新科技,颠覆传统供应链金融,构建全新的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圈。这其中将突显四大亮点:连接、互信、穿透、生态。
连接多方机构,打破信息孤岛,构建智能供应链平台。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与银行往往都是相互分割的信息孤岛,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外部第三方数据也是碎片化的。导致除一级供应商外,大量二三级至多级中小供应商由于与核心企业的跨级交易关系无法建立连接,而难以得到融资。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供应链金融工作委员会将借助金融壹账通的云计算技术优势,将原本难以验证的大量线下交易线上化,有效连接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物流仓储等供应链的参与各方,以及银行、金融、监管等大数据平台,将原有的信息孤岛打通,在共同的贸易云平台上实现数据连通和共享,将7成多原先无法覆盖的客户纳入供应链信用体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在会议上指出,工作委员会将率先帮助协会内超20万的中小企业纳入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上一篇:卡乐比 元气满满的早餐选择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