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青睐可转债为哪般
今年以来,发行可转债规模已达1360亿元——
上市银行青睐可转债为哪般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钱箐旎
可转债是银行筹集长期资金的重要渠道,也是潜在的资本补充来源。在当前银行表外资产转表内、贷款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受到亟需补充资本的银行的青睐。银行通过发行可转债方式补充资本后,有助于提升银行风险防控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11月15日,500亿元浦发转债上市,首日交易活跃,收报103.90元,当日成交突破150亿元。今年以来,相继有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等A股上市银行发行了可转债,前三家银行发行规模分别为400亿元、260亿元和200亿元。可转债为何受到上市银行的追捧?发行可转债,对银行助力实体经济有什么作用?
资本补充需求大
所谓可转债,指的是一种允许投资者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将其按转股价格转换成特定公司普通股的债券。
“可转债是银行筹集长期资金的重要渠道,也是潜在的资本补充来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可转债在转股前,大部分价值计入负债,转股后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可同时提升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因此,从银行角度看,发行可债转一方面可以拓展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属于资本补充机制的完善。”曾刚说。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和浦发银行4家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的规模已达1360亿元,约相当于上年全年的10.5倍。此外,还有超过800亿元的可转债在排队等待发行,其中仅交通银行拟发行的一只可转债就占到600亿元。
对于今年上市银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大幅上升的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当前银行表外资产转表内、贷款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整体呈现出“缺资本”状态,其中中小银行更为明显。此外,目前监管部门正在修订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以客户还款来源为原则,把非信贷不良纳入披露范围,新政实施后银行业不良率将进一步提高,银行资本补充需求还有上升趋势。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今年以来监管层在审批等环节对商业银行发行可转债补充资本持较为积极的态度。
中国银行研究所研究员熊启跃表示,从理论上看,可转债适用于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但受转股实现路径限制,因此目前发行主体均为二级市场股票交易活跃的上市银行。
提升服务实体能力
银行资本补充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靠自身盈利积累的内源性资金;另一类是通过二级资本债、优先股、永续债、可转债、IPO等外源性渠道。对上市银行而言,其资本补充渠道相对更为丰富。
曾刚表示,可转债是介于一般性负债和资本之间的工具,短期看和金融债差别不大。从这个角度讲,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是主动负债的行为,也是优化负债结构的一个选择。
熊启跃表示,可转债转股前融资成本较低,可为发行人提供低成本资金来源。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5日,已发行的银行可转债中,第一年平均利率为0.28%、第二年为0.66%、第三年为1.17%、第四年为1.73%、第五年为2.36%、第六年为2.88%。
曾刚认为,从降低融资成本的角度看,资金成本降低,资产端定价也可以适度下降,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此外,银行资本潜在风险抵御能力的上升,也有助于提升银行风险防控能力,有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与此同时,有观点认为,上市银行通过发行可转债方式补充资本后,可直接提升其信贷投放能力。王青表示,当前监管部门正在通过新LPR改革等方式,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渠道,未来人民币贷款增速可能稳中有升,特别是对制造业、基建领域,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速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由此,上市银行通过可转债补充“弹药”后,更有能力在满足资本约束的前提下,在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定向发力。
受市场多方热捧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当前债市违约多发背景下,银行可转债是安全度更高的资产,加之其兼具股债双重属性,因此受到包括境外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多方热捧。
以浦发银行为例,公告显示,浦发银行本次发行的500亿元浦发转债中,共向原股东优先配售263.62亿元,占总量的52.72%。网下机构投资者最终认购202.01亿元,占总量的40.40%。网上社会公众投资者最终认购33.12亿元,占总量的6.62%。此次浦发转债认购倍数高达331倍,再次显示出商业银行可转债作为市场稀缺品种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