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长“四大变化”释发展
游客在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游玩。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中新社福州9月3日电 题:福州市长“四大变化”释发展
中新社记者 龙敏
新中国成立初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市曾被调侃为“四个烟囱”只有两个会冒烟。其中,冒烟的烟囱指发电厂、造纸厂,不冒烟的烟囱则是市区的乌塔、白塔。
70年后,福州又是怎样一番容颜呢?近日在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时,福州市市长尤猛军用经济社会的四个历史性变化诠释了福州的发展变迁。
过去70年间,福州经济快速增长,从一穷二白迈向经济强市。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福州地区生产总值已从1949年的1.26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018年的7857亿元,工业总产值从1952年的不足1亿元到2018年已接近1万亿元。
目前,福州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已有5个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其中福耀玻璃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玻璃生产企业,恒申集团成为全球最大几内酰胺生产企业;数字经济方兴未艾,2018年规模超过2800亿元;境外远洋渔业基地数量全国第一,水产品加工量、加工产值福建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尤猛军眼中,福州的第二大变化是从纸褙小城迈向宜居新城。曾几何时,福州四处都是简陋、低矮的连片棚屋木房,被称为“纸褙的福州城”。70年来,福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从纸褙小城向滨江滨海现代化城市的转变。
特别是,随着长乐滨海新城的建设,福州市从“沿江建城”转变为“沿江向海”。尤猛军告诉记者,福州城市空间逐步拓展,全市建成区面积已从11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近3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不到10%提高到现在的70.3%,正在成为中国大陆唯一的滨海省会城市。
高颜值、气质佳更是成为了福州的新标签。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有山有海有江有湖有温泉的福州空气质量排名第三,森林覆盖率排名第二。在榕荫满地、茉莉飘香的这座八闽古都中,还有一个个古城遗址公园、历史风貌区、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流转着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200多年的岁月。
从海防前哨迈向开放前沿,是福州的第三大变化。官方统计数字显示,到2018年底,福州市累计设立外资企业76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160多亿美元,其中来福州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93家。
尤猛军说,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得风气之先、秉政策之利,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外向度正在全面提高,全面开放新格局也逐步形成。
从改革开放之初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到近年来拥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等“六区叠加”优势,福州体制机制越来越活,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贸易伙伴遍及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94万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348亿美元。
作为中国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福州对台融合发展也创下多个第一:大陆第一家台资企业、第一个台湾个体工商户、第一家赴台投资公司、第一条跨海光缆、第一张电子台胞证等,都诞生于此。目前,福州已入驻台资企业近1000家,实际利用台资30.8亿美元。
福州的第四大变化,是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据尤猛军介绍,70年间,福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分别从1949年的76元和47元,提高到2018年的4.4万元和1.9万元。
如今,福州正加快发展。尤猛军表示,力争用两三年时间,让福州的GDP突破万亿元,跻身“万亿俱乐部”,实现综合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