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灵活就业群体为何90后占主导
谭皓天在工作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崔安青没想到,逛街顺便看到H&M招聘短期工作人员的信息,为她之后的职业生涯埋下了一个注脚。
大二第二学期开学前,崔安青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一个月来谢谢大家的关照,以后还有什么需要,买衣服、玩耍都会来找大家的。”正式结束了她在一家连锁服装品牌门店为期一个月的兼职折衣服生涯。
崔安青学习的专业与时装、快消毫无关系,做这份工作是想在寒假赚点零花钱,顺便了解社会。
“一堆毛衣发出的静电的声音”
和崔安青想法相同的人不在少数。人力资源媒体公司HRoot发布的《零售行业灵活用工报告》显示,超五成学生群体以零工方式就业,新一代的零售业劳动者越来越看重价值观与职业发展。在零售业所有灵活就业群体中,90后年轻人占绝对主导,25岁以下占比接近8成。
这份时薪18.5元的工作,以超出当时当地其他零售业普遍工资一半的高工资吸引了崔安青。前后四轮面试,从个人经历到工作动机,再到品牌理解,让崔安青感到新鲜又好奇。
但直到员工培训,她才知道,过五关斩六将拿到的工作,内容竟然是整理衣服。
这份看起来简单的工作,却让崔安青这名大学生感到十分焦虑。衣服看着眼熟,找到原位却要好久;重新叠放衣服,每一个边边都要精确到几厘米、每一个角角都要是直角……虽然这些技巧在之后的工作中逐渐被她掌握,但做到熟练却需要大量时间。也正是加入这份工作后,崔安青对店里的节奏有了自己的观察:半小时要整理完一个展台的200多件衣服——把内里外翻、乱七八糟的衣服叠好,有褶皱的要另外整理,再按照大小号归类,放到原来的位置。只有保证这个速度,其他工作才不会被她的岗位影响。
尽管崔安青决定在快消店工作,也是出于女生对于服装搭配的热情,但她从来没期待这是一份轻松的工作或是让她的创意能够得到发挥的工作。“工作一直都是枯燥的,从我小的时候就这么觉得,如果说它很有意思的话,它就不能称作工作了。工作就是你反复去做一件别人不喜欢干的事情,你才能得到一些报酬。别人不想做这件事,所以才需要他支付钱请其他人做。”
最让崔安青紧张的是店里的巡查机制。每天营业结束后,美术总监都会将当天衣服摆放的错误拍下发到群里提醒警告。这种警告并不会对收入有影响,但崔安青受不了被指出错误。“就像小学时默写写错了,老师和爸妈批评你一样。”为了避免出错,崔安青始终紧绷着一根弦。
当时正值冬天,店里暖气很足,人容易犯困。要整理的衣服中不少都是毛衣,“毛衣叠不好的时候更令人迷糊。”但只要有毛衣混在一起,制造出的静电能让她立马清醒。她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一堆毛衣发出的静电的声音,不亚于手机铃声。”
他开始正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比起崔安青一个月的体验,谭皓天误打误撞加入零售业,已有一年时间了。一年前,正读大二的谭皓天通过朋友介绍,参加了某连锁饮品店的兼职招聘,并顺利通过。他的工作包括收银、点单、制作和清洁。
制作是最让他享受的过程。这是店里对技能要求最高的一项工作。他做的第一杯饮品是一杯拿铁。熟记了流程,制作并不是难事。店里人少时,他会尽力制作出一杯最好的饮品。如果遇到高峰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他还要提升效率。动手操作不是他最大的挑战。谭皓天觉得,自己虽不算特别腼腆,但话也不多。而和客人沟通交流,十分考验沟通技巧,为了完成工作,他有时要硬着头皮坚持。
除了和客人沟通,这份工作还大大增加了他和宿管交流的频率。这曾是他最苦恼的事情之一。一般情况下,谭皓天每周会工作两三次,周末去一天,平时去一到两天,每次工作8小时,“但加上在路上的时间,及在店里休息等时间,其实工作一次耗时远超8个小时。”上晚班,按规定半夜11时下班,但下班后,还需要把店里收拾一下,刚去的时候操作不熟练,经常要做到凌晨,这时候回学校也是一个难题,“赶不上公交,又不好打车。”
同学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不能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以社会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话,这就不是个问题,因为这样的情况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是很正常的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应该想如何解决才对。”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