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瘠之地感受消费扶贫:用黑苦荞酿出幸福滋味
中新网北京8月13日电 题:在苦瘠之地感受消费扶贫:用黑苦荞酿出幸福滋味
中新网记者 王祖敏
当网络购物渐成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时,一种人人可参与的“消费扶贫”公益新模式也应运而生——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的全国红十字系统众筹扶贫大赛(以下简称众筹扶贫大赛)倡导“消费即慈善,购买即公益”理念,采用产品众筹模式,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激发贫困、易受损地区农户的“造血”机制,让其有尊严地脱贫、靠勤劳致富。
李国良对黑苦荞的品质如数家珍。 王祖敏 摄
在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全面展开之际,中新网记者随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前往甘肃省通渭县,实地探访了这一“消费扶贫”新模式给当地贫困户带来的实惠。
不甘贫苦 “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
陇中素有“苦瘠甲天下”之说。如今的陇中定西市依然未能摘下“贫穷”的标签,其所辖1区6县是连片国家级贫困区,通渭县正是其中之一。
陈满强在自家的黑苦荞地里。 王祖敏 摄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通渭县,年降水量350mm,年蒸发量却在1500mm以上。瘠薄的土地、干旱的气候和曾经闭塞的交通,阻碍了这个有着2100多年建县历史的“书画之乡”脱贫致富的脚步。但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被世界粮农组织定义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却孕育了“五谷之王”黑苦荞,“通渭黑苦荞茶”正是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的参赛项目。
该项目的发起人是通渭县良行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通渭人家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总监李国良。这位在通渭小山村里土生土长的“90后”,7年前曾为了摆脱贫苦而远赴山东读书,如今,吸引他返乡创业的正是家乡的“苦”。
“小时候,总喜欢望着远处的山头,想象着外面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可一旦走出大山,却始终忘不了父辈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画面和家乡苦荞茶的味道。”李国良说。
2015年,大学毕业的他在兰州工作一年后,不顾家人的反对,回到了“粮食奇缺水如油,三餐难顾人外流”的通渭,认识了同样做电商的同龄人陈启军。
两个有着同样情怀和理想的返乡大学生一拍即合,联手打造通渭县良行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渭人家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为优质黑苦荞打开销路,将家乡的农副产品推向全国,改变“苦瘠甲天下”之地留给外界根深蒂固的贫穷形象。
同为农村娃,他们更了解村民们的艰辛。为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他们以超过市场价30%的价格购进苦荞;为能更精准扶贫,同时解决村民交通不便、人手不够的问题,他们走村串户进行家访,并上门收购。只要是农户愿意出售的产品,他们来者不拒。“到现在,仓库里还积压着大蒜和其它物质。”陈启军笑言。
如今,他们已与3个乡镇8个贫困村的200多户签约,几年来为当地贫困户创收逾百万元。
苦尽甘来 用黑苦荞酿出幸福滋味
对于32岁的陈满强来说,黑苦荞承载着他对儿子的希望。
南宏斌在新居里接受媒体采访。 廖玲 摄
陈满强有两个孩子,妻子失聪且有精神疾病。两年前,两个月大的幼子被查出患有罕见病丙苯酮尿症,他无法再外出打工,一家大小的开销立刻捉襟见肘,尤其是儿子的治疗和特殊饮食的高昂费用常让他寝食难安。
此时,出售黑苦荞成为陈满强家的主要经济来源。陈满强说,以前不知道哪种作物好卖、能挣钱,地里什么都种一点。黑苦荞产量低、价格也上不去,所以种得很少,基本是自用或者送一些给亲朋好友。“自从与国良他们合作后,黑苦荞不愁销路,价格也高,家里的地全种上了,今年种了10亩,一年能有上万收入,娃每个月的特殊饮食基本有了保障。”
李国良和陈启军在了解他家的特殊情况后,还安排他到公司上班,时间自由支配,让他能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计件领取工资,极大缓解了他的压力。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