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靠的是什么?
在香港岛中环金融街8号,矗立着香港著名地标——国际金融中心。它面向维多利亚港,见证了香港在国际经济中经历的深刻变化。
跻身全球金融中心三甲行列,是香港回归以来取得的经济成就之一。
根据2018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行榜,香港力压新加坡、东京,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
如果说,一百年前,香港金融行业依靠贸易和汇兑,那么近几十年,香港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内地密不可分。
无论在上市数量,还是市值上,内地企业都在港股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香港中环写字楼林立。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内地助力香港金融繁荣发展
香港与内地金融业,有着天然的联系。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改革开放后,大量西方资本涌进香港,希望借此打开内地市场。与此同时,内地经济迅速发展,也需要借助香港融资。
内地对外开放,使香港成为联系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香港是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内地是香港的腹地。内地为香港金融市场、金融供给和金融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内地对香港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内地吸引了许多香港企业到珠三角地区投资设厂,做来料加工。随着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愈加密切,红筹股和H股应运而生。
红筹股一般指在香港注册和上市但控股权在内地的上市公司,H股则指直接在香港招股上市的中国国营企业。
1992年,香港股市迎来了第一只红筹股——招商局旗下油漆生产公司海虹集团,这是第一家内地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1993年,第一只H股——青岛啤酒也赴港上市。
随着中国鼓励中资企业向外拓展,香港股市迎来了红筹股、H股热潮。
分析人士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香港本土的大中型公司基本已经上市完毕,甚至还把香港股市变成了一个受人诟病的“地产市”。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无疑改变了香港股市的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支持双方进一步加强在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的合作。
CEPA为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打开了政策上的“大门”,同时也加快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步伐。
2004年,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腾讯在香港挂牌上市,以每股3.70港元的价格发售了4.202亿股。以发行价计算,腾讯市值为62亿港元左右。截至8月9日收盘,腾讯股价已上涨约91倍,总市值达到32334.69亿港元。
不仅仅是腾讯,包括华为、大疆等一大批顶尖企业也陆续在香港上市。从21世纪初期的不足百家,到如今占据香港上市公司总数近五成,有人将之称为“港股A股化”。
如今,香港成为亚洲第四大股票市场,也是全球第八大股票市场。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内地企业充实了港股市场,因为香港本身经济体量并不大,大量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使香港国际金融地位更稳固、更名副其实。同时,这也使香港分享了内地近十几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
中新社记者 张炜(香港分社) 摄
从募集资金的规模来看,香港回归之前,内地企业募集资金在一两百亿港元水平。回归之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募集资金规模猛增,在2014年更是达到5588.6亿港元的高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特聘教授封小云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内地巨大的资金市场和企业需求,促进了香港金融的发展。
“内地因素本身就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崛起的动力,香港资本市场很大一部分融资都是内地的客户,内地企业到香港IPO,也带动了香港金融的发展。”封小云说。
根据德勤统计,2018年全球集资额前五名的公司,分别是软银公司(1652亿港元)、中国铁塔(588亿港元)、小米集团(426亿港元)、西门子医药(390亿港元)以及美团点评(331亿港元),港交所独揽三家,且均来自内地。
可以说,港交所2018年重夺全球交易所IPO集资额冠军,超过纽交所、纳斯达克和东京证券交易所,内地企业功不可没。
此外,近年来,香港与内地还不断开发新的互联互通工具。
下一篇:湖南长沙开通至纽约全货机航线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