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夜间要经济
(经济观察)中国向夜间要经济
中新社北京8月1日电 (王庆凯)中国多地出台措施繁荣“夜生活”,向夜间要经济。
近期,北京市发布13条举措打造“夜京城”,促进夜间消费增长;天津市围绕海河打造夜间经济带,展示夜间城市魅力;广州市则宣称打造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成为城市新风尚。
当前,消费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尤其是在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下,进一步挖掘民众消费潜力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期,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也都在密集释放刺激消费信号。
提振内需为何发展夜经济?专家分析指出,消费活跃的青年群体白天被工作缠身,在夜间大有文章可做。
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消费数据显示,有1400万青年晚8点后叫外卖到办公区;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0.0%、19.8%。
所谓“夜间经济”一般是指18点到次日6点发生的经济文化活动。
“深挖城市消费潜力,夜间经济确实是很管用,而且是见效快的一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全球很多国际性都市都非常注重夜间经济活动,夜间灯光亮度已成为部分经济学家评价一国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
徐洪才认为,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接近1万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此阶段,民众对于夜间高品质消费的需求会稳步增加。繁荣夜间经济是释放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
作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夜间经济还可以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
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亦告诉中新社记者,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迈向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服务业和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各地密集出台举措繁荣“夜生活”,正是希望经济与夜色能够擦出“火花”。
以北京为例,为了推动夜间经济,北京正在打造前门、国贸等首批“夜京城”地标,打造簋街、世贸天阶等首批“夜京城”商圈,打造回龙观、天通苑等首批“夜京城”生活圈;同时,延长4A级以上景区、图书馆开放时间。
中国这一轮繁荣夜间经济的新举措已不限于“吃吃喝喝”,而是一项包含“食、游、购、娱、体、展、演”的系统性工程。比如,很多地方推出的夜游项目广受好评。北京推出夜游颐和园、上海推出夜游黄浦江、重庆推出两江夜游、西安推出的“大唐不夜城”都格外火爆。
发展夜间经济是深挖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更是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然选择。但当城市一拥而上刺激夜间消费时,夜间经济的“菜单”能否不局限于吃喝,公共交通能否为夜生活提供保障,噪音、油烟污染如何治理等问题亦亟待解决。
向夜间要经济,不仅是一道经济命题,还是一道治理城市考题。
“夜间经济繁荣以后,会给城市交通、环境、安全等带来管理压力和责任,如果城市管理延续过去的思维和模式,就难以满足夜间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要繁荣夜间经济,就必须未雨绸缪,加快对城市现有管理体系梳理和调整。
北京的做法或许可供多数城市借鉴。北京设立了市、区、街(乡镇)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作为统筹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大管家;设立百余条夜间公交,延长地铁运营时间为“夜京城”提供交通保障;针对性调整和加强夜间巡控警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发展夜间经济就必须完善相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如果政府财力跟不上、公共服务不能保障,或者公共安全出了问题,就得不偿失。政府必须做好统筹安排。(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