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成都“东进”打开永续发展新空间
评论:成都“东进”打开永续发展新空间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这座人来了不想走的城市,在两年前迎来了城市格局的“千年之变”。2017年,成都市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其中,“东进”翻越龙泉山,使得成都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瞄准“世界城市”的成都,在突破“大城市病”瓶颈的同时,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永续发展新空间。
两年过去,放眼“东进”区域,一批批体现“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开发思路的重点项目,正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物量”。7月19日,成都市委第十三届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成都市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5年)》(下称《战略规划》)和《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新思想指引新理念导航高质量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东部新城的意见》,揭晓最新筑城规划蓝图,标志“东进”发展自此转入全面建设阶段。
以新理念建未来之城 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
白纸作画,哪里泼墨?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这“四城一园”是“东进”的起步区和重点建设区。东部新城怎么建?“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自规划伊始,成都便坚守千年立城静气,保持留白增绿定力,以公园城市理念建设东部“未来之城”。这次,《战略规划》重点突出“营城思路”“发展方式”“建管模式”三个转变,重点把握“全域与新城”“筑城与留白”“兴城与兴业”“聚势与赋能”“速度与质量”等5对关系,凸显筑城思路的创新。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不再“摊大饼”,实现多中心、组团式布局……这些新发展理念对成都的城市能级是一次全方位提升。现在,“东进”区域已成为成都正在崛起的“第二主战场”。今年1-6月,“东进”区域908个项目,共完成总投资达到767亿元,已超过全年目标任务的53%。
区域热度持续高涨。近两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完成“增绿增景”约10万亩,将每年产生生态效益货币价值约1.5亿元。今年5月,简州新城无边界公园城市示范区规划出炉,这是我国发布的首个无边界公园城市规划。
曾经,“隔着龙泉山,风景两重天”,意思是龙泉山东边跟西边两个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而现在,一个又一个实打实的项目开建,让这种差距渐渐消弭。7月初,成都东西城市轴线(东段)工程正式开工。这条总长149.2公里的快速路将穿龙泉山、跨沱江、连接沿线14个产业功能区,拉近中心城区与东部新城距离,这也从侧面印证“东进”与“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是一个有机整体。
以人兴产推动产城协调 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在成都,有一项被十分看重的榜单——“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已连续10年位居榜首。城市的核心是人,成都如何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的幸福感更强?
发展模式从“产、城、人”转向“人、城、产”,顺序之变展现执政者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为城市招揽各类人才。曾有调查,高端人才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结论是,5分钟上班,10分钟接送孩子上学,下楼就可以买东西,但是一天中可以有两个小时去发呆、去跑步、去健身房。在成都,这种理想生活已被纳入建设者的考虑范畴。
一栋栋高标准安置新居、人才公寓和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不用再翻越龙泉山,远程医疗服务让群众与优质医疗资源面对面……这些有分量的增长、有感受的发展、有实物量的变化成为“东进”聚人的吸引力。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成都建设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907万平方米,累计吸引超过25万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三。
从“高筑城、广聚人”起步,成都“东进”正一步步展开“强功能、兴产业”的画卷。在“东进”规划中,明确东部新城以航空经济、总部经济、智能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等为重点产业,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东进”启动后,已签约项目115个,协议投资额达3860.3亿元。两年来,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在“东进”区域落地实施。截至2018年底,包括吉利BMA乘用车、铭泰方程时空港、中国电信西部创新基地、中科院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研究院等59个项目相继开工,总投资850亿元。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发挥联动东西、沟通内外前沿作用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