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居民收入增加

2019-07-21 12:31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卞永祖 中国人民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

  卞永祖 中国人民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74,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比经济增速高0.2个百分点。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上半年居民收入实际增幅跑赢了GDP,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落后居民收入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缩小,根据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同比名义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长8.2%,农村居民增长9.2%。

  相对于GDP来说,居民收入与普通人的生活更加直接相关。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长再次超过GDP的增长,与我国下决心减税降费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直接相关。

 

  减费降税效应明显显现。去年开始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全面落实后,不仅提高了起征点,对于收入较低人群降低了税率,还有针对子女教育、大病医疗、房贷利息、租房租金、老人赡养以及继续教育等费用实行了费用扣除,相当于直接增加了个人收入。根据税务总局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个人所得税改革新增减税2594亿元,累计有1.09亿人的工薪所得无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针对企业的减税降费措施最终也会惠及到普通人。从5月1日开始,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适用税率由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适用税率由11%降至10%,同时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都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企业除了可以将更多资金用于再投资、研发以及雇佣更多工人之外,部分资金也会用于提高现有员工的福利。

  其次,宏观经济结构性优化也会提高居民收入。随着企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对高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在大量增加。增值税改革也是推动力之一,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将研发、设计等服务性部分独立出来,极大催动了我国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端服务产业的发展,比如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医疗服务业、研发及科技服务业等产业大量涌现,成为我国经济与就业增长的重要贡献者,以及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中国居民收入的八成来源于工资收入。相对于制造业,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强度较高,人力成本也是其总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水平往往更高。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达到7%,远高于第二产业5.8%和第一产业的3.0%,结构不断优化,并带动了居民收入的增长。

  另外,乡村振兴战略正取得更大进展。中央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近日在内蒙古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国家财政也不断向农村倾斜,2019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比2018年同口径增加18.85%,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随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更加推动了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农村旅游的发展,并带动基础设施完善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可以看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归根结底是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结果。不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前者对后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并带来以下三个发展趋势。

  首先,中国企业迎来发展的更大空间。收入增长助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市场,消费已连续多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马车,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4%,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创新来源于需求。我国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好,需求复杂多样,这为全世界的企业创新提供了最重要的原动力。“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企业利用更加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的优势,借助消费升级的东风,大力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增加高品质商品供给;同时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产品的设计开发力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无论是消费的广度还是深度,中国企业大有可为。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